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

ID:51105530

大小:11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8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_第1页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_第2页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_第3页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如今,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主持人:贵州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极为丰富和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请问,贵州现有哪些原生民族文化的优势?嘉宾:贵州地区长期以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原生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各民族原生的文化种类繁多,精彩纷呈。从古到今的移民文化,把贵州从蒙昧带向文明,从古代推向现代。尤其是神秘的古夜郎文化,它与周边的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南越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西南夷文化”中“南夷”文化的完整的板块

2、,并成为贵州多元共生互补的民族文化最古老,也最易被人们接受的文化符号。此外,贵州还是古生物化石的王国,是国内外关注的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宝库,也是古人类的摇篮之一。“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的结论,不仅把研究中国人类发祥地的目光由北向南转移,而且把贵州地域历史之源向上延伸了20多万年。贵州先后有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赫章可乐墓葬遗址和威宁中水遗址群分别获得1993年、2001年、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殊荣,证明了贵州历史文化之灿烂。贵州还有蜚声中外的彝族古籍文献,有与殷商甲骨文有姻缘关系的水书,有难以破译的岩画和崖壁刻画符号等等,呈现出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文

3、化事象。在新近崛起的红色旅游中,贵州更以“出奇制胜,伟大转折”为特色的长征文化吸引着中外旅游者。与红色文化相伴生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更为打造综合性、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从西部大开发的战鼓擂响以来,西部各省区的地方文化几乎都受到了重大的震撼和冲击。尤其像贵州这样民族文化浓厚的大省,其民族文化的建设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脱颖而出,不仅通过很抓基本文化设施,基本文化队伍,基本文化活动内容和基本文化方式等建设,夯实了文化建设的基础,而且逐步明确了新世纪文化工作的新思路。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方面,贵州依托本省的民族民间文化,提出了“建设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4、的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并将这一目标的内涵定位在文化,特别的民族文化上。“至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建设以民族博物馆和民族村镇为载体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基础工程。在巩固和完善六枝特区梭戛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了花溪镇山布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雷山郎德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黎平堂安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三都水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而建成若干既有时代气息,又有浓郁传统的文化旅游基地。与此同时,积极理顺文化旅游集团;积极加强市场的培育,发展艺术演出、艺术教育、美术品交易、民族民间工艺产品的生产、文化信息等文化产业,逐步形

5、成—批规模不同的文化产业集团。”在新世纪新阶段,贵州在民族文化产业开发方面,以一系列的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开发作为突破口。除了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外,民族医药业的发展也是民族文化产业中—支突起的异军。据报道,2002年8月,贵州又有109个民族医药通过国家医药审查。至此,贵州省共有264个民族药通过了国家医药审查,获得国家标准的民族药品逐渐成了贵州工业发展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的无形资产。全省现有的182家药品生产企业中,生产民族药的已达70多个。2001年贵州全省的医药生产总值为48亿。其中民族药的生产总值占40%以上。总之,贵州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上所取得的成就,都得益

6、于当前国家的政策和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主持人:针对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客观实际,当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开发与保护面临哪些挑战?嘉宾:在论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时,有关专家曾痛心地指出:至少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便已面临危机,一些民族歌谣、曲艺、传说等开始失传;—些精湛的民族工艺和建筑开始衰退;—些有灵验有效的民族医药失去了市场;一些有利于培养人类美德的传统礼仪和习俗逐渐废弃等等。时至今日,这种状况有增无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贵州在开放市场的条件下,在西部大开发的

7、号角中,通过自身的优势充分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同时,也给自身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少数民族有形文化的流失与衰退。例如,雷山县不少的苗寨手工业种类主要有农具制作、竹器编织、蜡染刺绣、米酒酿制等,如今竹器编织还有,但竹器产品进入市场十分少,很多年轻人都不懂传统手工制作。再—个就是服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物资交流的扩大,各种纺织品大批运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这些纺织品大多价格低廉,易为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加上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到过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返乡青年,很少有人再穿着做工复杂、不易获得的民族服装了。在多数民族地区,男性们已都身穿汉服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