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

ID:51114594

大小:2.6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8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建筑思潮.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建筑思潮洋式建筑--折中主义阶段1洋式建筑折中主义基调2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3现代风格多渠道起步洋式建筑--折中主义阶段从风格上看,近代中国洋式建筑有两种1.早期流行  殖民地式这种建筑以带有外廊作为其主要特征.一般为一二层楼,带有两三面外廊的或周围外廊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2.欧洲古典式建筑(1)欧洲古典式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出现,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折衷主义建筑的一个表现(2)西方折衷主义有两种形态,在中国近代都有所反映A.在不同类型建筑中,采用不同的历史风格,如以哥特式建教堂,以古典式建银行,行政机构,以文艺复兴式建俱乐部,以巴洛克式建剧场,以西班牙式建住宅等

2、,形成建筑整体的折衷主义风貌.如上海后期汇丰银行(1923年)B.在同一幢建筑中,混用希腊古典,罗马古典,文艺复兴古典,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式样的艺术构件,形成单幢建筑的折衷风貌.如天津劝业场(1928年)(3) A.西方折衷主义在中国流行了很长时间,对中国近现代城市面貌具有深远的影响.B.它通过灵活模仿和自由组合历史上的各种风格,取得丰富多样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为解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拘泥于固有法式之间矛盾所做的探索,但是这种探索仅局限于因袭旧形式的框框,没有上升到新形式的创造.在建筑形式美很高水平的后面,存在着严重忽视建筑功能,技术,经济的倾向C.这种状态的西方折

3、衷主义建筑进入中国,必然增加了新的矛盾.第一,总体水平颇高的西方折衷主义的传入,对于长期高度封闭的中国建筑体系,可以说是一次大规模的外来建筑文化的冲击,而且这种交流和冲击,相对来说是代表建筑先进体系的高品味,高素质的建筑文化的输入和引进,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第二,这一批西方折衷主义建筑的引入,除了少部分是中国业主和建筑师主动引进的以外,大多数是外国殖民侵略背景下被动输入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相悖.从中国的建筑历史坐标上看,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中新体系盛期的发展,但是在世界建筑历史的坐标上看,则已经是面临淘汰的旧体系的余晖,是一种旧事物.西方折衷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滞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迟

4、了中国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时间表.传统复兴:三种设计模式A.仿古做法的”宫殿式”B.折衷做法的”混合式”C.新潮做法的”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1)总述:中国近代新建筑运用”中国固有形式”的传统复兴的潮流.这股潮流先由外国人发起,后由中国人引向高潮.中外建筑师在这个异质文化的碰撞中做了种种设计探索,是中国近代值得重视的一项建筑活动.崖城传统的外廊式民居1923年汇丰银行(新古典主义)天津劝业场董大酉设计的上海市图书馆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

5、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