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作业.doc

模式识别作业.doc

ID:51115815

大小:2.33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8

模式识别作业.doc_第1页
模式识别作业.doc_第2页
模式识别作业.doc_第3页
模式识别作业.doc_第4页
模式识别作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模式识别作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主要内容: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已经所使用的准则函数。作业1:对如下5个6维模式样本,用最小聚类准则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已知样本如下:x1:0,1,3,1,3,4;x2:3,3,3,1,2,1;x3:1,0,0,0,1,1;x4:2,1,0,2,2,1;x5:0,0,1,0,1,0第1步:将每一样本看成单独一类,得计算各类之间的欧式距离,可得距离矩阵00000第2步:矩阵中最小元素为,它是和之间的距离,将他们合并为一类,得新的分类为计算聚类后的距离矩阵0000第3步:由于中距离最小者为,它是与之间的距离,于是合并和,得新的分类为同样,按最小距离准则计算

2、距离矩阵,得000第4步:同理得满足聚类要求,如聚为2类,聚类完毕。系统聚类算法介绍:第一步:设初始模式样本共有N个,每个样本自成一类,即建立N类。G1(0),G2(0),……,GN(0)为计算各类之间的距离(初始时即为各样本间的距离),得到一个N*N维的距离矩阵D(0)。这里,标号(0)表示聚类开始运算前的状态。第二步:假设前一步聚类运算中已求得距离矩阵D(n),n为逐次聚类合并的次数,则求D(n)中的最小元素。如果它是Gi(n)和Gj(n)两类之间的距离,则将Gi(n)和Gj(n)两类合并为一类Gij(n+1),由此建立新的分类:G1(n+1),

3、G2(n+1)……第三步:计算合并后新类别之间的距离,得D(n+1)。计算Gij(n+1)与其它没有发生合并的G1(n+1),G2(n+1)……之间的距离,可采用多种不同的距离计算准则进行计算。第四步:返回第二步,重复计算及合并,直到得到满意的分类结果。(如:达到所需的聚类数目,或D(n)中的最小分量超过给定阈值D等。)作业2:选k=2,z1(1)=x1,z2(1)=x10,,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分析第一步:选取第二步:根据聚类中心进行聚类,得到:第三步:计算新的聚类中心第四步:因,故回到第二步第二步:根据新的聚类中心重新进行聚类,得到:第三步:计

4、算新的聚类中心:第四步:,所以算法收敛,得聚类中心为迭代结束。K-均值算法介绍:算法适用于分类数已知。总的思路如下:选定聚类中心——>最小聚类准则归类——>重新计算聚类中心……直到聚类中心不改变为止。第一步:选K个初始聚类中心,z1(1),z2(1),…,zK(1),其中括号内的序号为寻找聚类中心的迭代运算的次序号。聚类中心的向量值可任意设定,例如可选开始的K个模式样本的向量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第二步:逐个将需分类的模式样本{x}按最小距离准则分配给K个聚类中心中的某一个zj(1)。假设i=j时,,则,其中k为迭代运算的次序号,第一次迭代k=1,Sj

5、表示第j个聚类,其聚类中心为zj。第三步:计算各个聚类中心的新的向量值,zj(k+1),j=1,2,…,K求各聚类域中所包含样本的均值向量:其中Nj为第j个聚类域Sj中所包含的样本个数。以均值向量作为新的聚类中心,可使如下聚类准则函数最小:在这一步中要分别计算K个聚类中的样本均值向量,所以称之为K-均值算法。第四步:若,j=1,2,…,K,则返回第二步,将模式样本逐个重新分类,重复迭代运算;若,j=1,2,…,K,则算法收敛,计算结束。本章其他知识点:1.距离相似度测量1.1欧氏距离设x和z为两个模式样本,其欧氏距离定义为:D=

6、

7、x-z

8、

9、例:x=

10、(x1,x2),z=(z1,z2),则显然,模式x和z之间的距离越小,它们越相似。欧氏距离的概念和习惯上距离的概念是一致的。1.2马氏距离设x是模式向量,m是均值向量,C为模式总体的协方差矩阵,则马氏距离的表达式:1.3一般化的明氏距离模式样本向量xi和xj之间的明氏距离表示为:其中xik和xjk分别表示xi和xj的第k各分量。显然,当m=2时,明氏距离即为欧氏距离。特例:当m=1时,,亦称为街坊距离。2角度相似性函数表达式:,它表示模式向量x和z之间夹角的余弦,也称为x的单位向量与z的单位向量之间的点积。特例:当特征的取值仅为(0,1)两个值时,夹

11、角余弦度量具有特别的含义,即当模式的第i个分量为1时,认为该模式具有第i个特征;当模式的第i个分量为0时,认为该模式无此特征。这时,xTz的值就等于x和z这两个向量共同具有的特征数目。同时,={x中具有的特征数目和z中具有的特征数目的几何平均}因此,在特征取值为0和1的二值情况下,S(x,z)等于x和z中具有的共同特征数目的相似性测度。3.最大最小距离算法实例10个模式样本点:{x1(00),x2(38),x3(22),x4(11),x5(53),x6(48),x7(63),x8(54),x9(64),x10(75)}算法思路:根据最大最小距离准则,

12、确定聚类数;然后按最近最近距离分类。第一步:选任意一个模式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如z1=x1第二步:选距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