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

ID:51118229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8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_第1页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_第2页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_第3页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_第4页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疾病学基础复习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疾病学基础—G1简述免疫系统功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表现答:(P12~13)免疫系统功能的积极意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消极表现:引起免疫损伤,免疫损伤既反映在感染性疾病的损害性表现中,也成为诸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原因。(免疫防御:机体防止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它有害物质的能力,或称抗感染免疫。免疫自稳:既是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的能力,也是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各效应作用适度与相互平衡的能力。免疫监视:机体杀伤和清除体内异常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2试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力的构成和二者关系答:(P11~12)固有免疫的构成:

2、屏障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分泌性蛋白。适应性免疫的构成:TB淋巴细胞,抗体。二者关系:机头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高度协调一致,两者相辅相成。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病原生物实际上是一个加工和提呈抗原的过程,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识别准备了条件;而适应性免疫的效应也会因为固有免疫的参与而更为有效和完善,如抗体清除抗原的作用就需依赖补体系统激活与吞噬细胞,NK细胞的激活而得以实现。(固有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无严格选择针对性的防御功能,被视为机体免疫防御的外层防线。适应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和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

3、防御功能。)3试举例说明根据抗原和宿主机体间的亲缘关系,抗原有哪些类型答:(P23)抗原类型:1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病原微生物植物蛋白动物血清。2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如人类的血型抗原,ABO血型,Rh血型。3自身抗原: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如在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晶状体蛋白,脑组织等。4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如大肠埃希菌Q14型脂多糖与人结肠黏膜存在共同抗原4以IgG为例,绘图说明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域Fab段和Fc段)答:(P28)(Ig:免疫球蛋白。Fab:抗原结合片段,

4、包含一条轻链,一条重链的V区和CH1结构域,可与一个抗原表位结合,为单价。Fc段:是经二硫键连接的两条重链的C端,遇冷可形成结晶,称为可结晶片段,存在于细胞膜上,可与IgFc段结合的受体,相应称为Fc受体(P30))5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答:(P30)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点赋予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Ig的Fab段具有识别和结合抗原的活性,可介导中合作用;其Fc段则可以固定补体,结合细胞,从而激活补体系统,并活化带有相应FcR的细胞。不同类别Ig的Fc段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介导包容的生物学功能。6何谓抗体的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答:(P31)抗体的中和作用:通过抗体F

5、ab段与抗原表位的空间互补,封阻了抗原的生物学活性部分,而使抗原的毒害作用不能发生。调理作用: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R结合,从而促使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大幅提高的生物学效应。ADCC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免疫球蛋白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特异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带有FcR的细胞毒性细胞(NK细胞)结合。激活这些细胞毒性细胞,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7绘图说明HLA分子的基本结构(含结构域)及其编码基因和分布情况答:(P36~37)分布情况:HLA1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表面。除了

6、特殊血型,成熟的红细胞不表达1类分子,神经细胞和成熟的滋养层细胞不表达1类分子;HLA11类分子主要组成性表达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激活的T细胞,内皮细胞,某些组织的上皮细胞可暂时性的检出HLA11分子,某些组织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异常表达11类分子。(HLA分子包括1类和11类。α称为重链,是跨膜糖蛋白3个结构域α1,2,3组成轻链由位于第15对染色体的β2m基因编码,称β2微球蛋白。1类:肽结合区,免疫球蛋白样区,穿膜区,胞浆区;11类:两个结构域α1,2β链也包含两个结构域β1,2,也可分为4个区)8简述HLA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答:(P38)HLA分子的

7、免疫生物学作用:1参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2参与胸腺选择3调控自然杀伤4MHC约束性(1:1类分子参与内源性抗原提呈,供CD8+T细胞识别,成为抗原提呈的胞质溶胶途径;11类分子参与外源性抗原提呈,供CD+4细胞识别,称为溶酶体途径。)9何谓APC?由哪些细胞组成?答:(P52~53)APC:抗原提呈细胞,指一群具有摄取加工抗原的能力,能通过其表达的MHC1和11类分子,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功能性细胞群体。组成:1专职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