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解释原理.doc

测井解释原理.doc

ID:51139211

大小:539.5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9

测井解释原理.doc_第1页
测井解释原理.doc_第2页
测井解释原理.doc_第3页
测井解释原理.doc_第4页
测井解释原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井解释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井解释原理一:储集层定义:具有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孔隙性(孔隙、洞穴、裂缝)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2)渗透性(孔隙连通成渗滤通道)孔隙、孔洞和裂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储集层是形成油气层的基本条件,因而储集层是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评价和油气分析的基本对象。储集层的分类•按岩性:–碎屑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特殊岩性储集层。•按孔隙空间结构:–孔隙型储集层、裂缝型储集层和洞穴型储集层、裂缝-孔洞型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1、定义:–由砾岩、砂岩、

2、粉砂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储集层。•2、组成:–矿物碎屑(石英、长石、云母)–岩石碎屑(由母岩类型决定)–胶结物(泥质、钙质、硅质)•3、特点:–孔隙空间主要是粒间孔隙,孔隙分布均匀,岩性和物性在横向上比较稳定。•4、有关的几个概念–砂岩:骨架由硅石组成的岩石都称为砂岩。骨架成份主要为SiO2–泥岩(Shale):由粘土(Clay)和粉砂组成的岩石。–砂泥岩剖面:由砂岩和泥岩构成的剖面。碳酸盐岩储集层•1、定义:–由碳酸盐岩石构成的储集层。•2、组成:–石灰岩(CaCO3)、白云岩CaMg(CO3)2)、泥灰岩•3、特点:–储集空间复杂有原生孔隙:分布均匀(如晶间、

3、粒间、鲕状孔隙等)次生孔隙: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裂缝、溶洞等)–物性变化大:横向纵向都变化大•4、分类按孔隙结构:•孔隙型:与碎屑岩储集层类似。•裂缝型:孔隙空间以裂缝为主。裂缝数量、形态及分布不均匀,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大。•孔洞型:孔隙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孔隙度可能较大、但渗透率很小。•洞穴型:孔隙空间主要是由于溶蚀作用产生的洞穴。•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同时存在。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基本类型砂泥岩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是以沉积时就存在或产生的原生孔隙为主;碳酸盐岩储集层则以沉积后在成岩后生及表生阶段的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基本

4、形态有三种:孔隙及吼道、裂缝和洞穴。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类型有: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洞穴型常规测井在孔隙型/裂缝型碳酸盐岩中的特征(简答):孔隙型储集层:在曲线形状方面表现为圆滑的“U”字形,如电阻率呈“U”字形降低,这与裂缝发育段的尖刺状电阻率起伏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测井值方面表现为二高两低,即时差、中子孔隙度增高,电阻率和岩石体积密度降低。特点:曲线光滑,单层明显是以小孔为主的储层的主要特征,分层明显,表面看较好。裂缝型储集层:电阻率测井响应:微电极测井曲线在裂缝发育段呈现明显的正幅度差,且常伴有显著的锯齿型。在裂缝性油气层井段,双侧向测

5、井电阻率出现正差异,而微球形聚焦测井电阻率低于双侧向测井电阻率,这一特征既指示油气,又指示裂缝。声波测井响应:声波能量的衰减主要是裂缝的倾斜引起的。放射性测井响应:在裂缝发育段,当使用非重晶石泥浆时,PE值比较稳定;在裂缝层段,泥浆侵入裂缝,重晶石的影响使PE值明显增高,而密度值明显降低,密度校正值Δρ明显升高,为张开裂缝特征。储集层的基本参数u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u含油性:含油气饱和度(或束缚水饱和度)、储集层的厚度。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按照预定的地质任务,用计算机对测井资料进行自动处理,并综合地质、录井和开发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解释以解决地层划分、油气储集

6、层和有用矿藏的评价及其勘探开发中的其它地质与工程技术问题,并将解释成果以图形、图像或数据表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它是测井学中最后的、也是直接体现技术经济效益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两个层次:定性+定量l定性判断:划分岩性、储层、油气水层、油水界面、初步估计产能。为完井与射孔决策及试油提供决策依据.l定量解释:强调精细与准确,主要内容:岩性分析,计算泥质含量和主要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油气层厚度等储层参数的计算,为油气储量计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测井综合解释的特点是科学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既有科学性又有不确定性。1、科学性它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的

7、一门应用学科,测井学目前应用到了:电学、力学、热学、原子物理学、光学、数学、化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地质等多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因此测井解释并不简单,作为一名好的测井分析家,有很多理论和技术需要不断学习,这就是它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测井解释本身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既有科学性又有不确定性。2、不确定性:表现在测井解释结果上。原因:①测井资料是对地层的一种间接的非全面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模糊性与多解性。②不同的人由于其经历、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观点。所以说所有的解释结果只能是对实际情况的一种接近,而不是实际情况本身,因此

8、测井解释领域“可能”、“大约”、“估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