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

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

ID:51147360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1页
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班主任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威远县竞力学校廖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位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发现班级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逆反”现象,如班主任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可就有一些偏不讲文明,经常出口成“脏”,天天讲不准打架、骂人,但总有一些学生明知故犯,其他诸如损害公物,无故违反纪律等,也是屡禁不止。总之,老师越说不准做的事,而个别学生偏去做。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后,我对这部分学生留心地观察,发现凡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主要有着以下几个特点:一、自尊心被自卑感所代替。凡具有逆反心理的学

2、生,由于他们已养成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学习成绩一般也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因此,他们的自尊心往往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越是自卑越容易犯错,受到更多的指责和批评。于是,这些学生便表现出懊恼,失去信心,以至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情绪。二、对集体既向往又抵触。小学生是“恋群”的,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而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集体却持有一种既向往又抵触的矛盾态度。一些表现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那些表现差、成绩

3、也不好的学生在一起,以免跟着学坏,有些老师也有意或无意地暗示班上的学生不要理这些学生,有些老师甚至以不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作为教育或惩罚的手段,同时这部分学生也不愿意自己的言行受到集体的约束。这样就使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享受不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对集体产生了对立的情绪。三、外部行为表现与内心愿望的不一致。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他们在外表上表现出傲慢粗野、蛮横无理,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常常表现出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但在他们的内心却隐藏着极大的痛苦,因为他们并非真正甘心落后,他们愿意进步

4、,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经常迸发出要求进步的火花,他们也有改好的愿望,只是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才没有勇气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学生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社会原因。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变态而逐步产生了逆反的心理。二、学校教育的原因。由于老师不得当的工作方法,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一个学生,由于上课没有认真听课,老师发现后,不满、训斥、威吓,一下子都落到他的头上,老师对学生采取这种态度,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屈辱的感觉,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产

5、生一种恐惧心理,生怕自己在什么地方做错,恐惧心理往往会影响人的正常反应活动: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恐惧的状态下会惊慌失措,变得愚笨,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感和抵触情绪。三、不良的家庭教育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直接原因。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因此,父母的教育力量是强大的,这种力量能使孩子自觉地抵制各种各种不良习气的的影响。但是,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

6、讲怪话,经常欺骗孩子,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正面教育,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便会产生消殆和抵抗情绪,他会认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真理,一切都是假的。四、学生自身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则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其心理发展是一个内部矛盾的斗争过程,它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因此,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逆反心理的危害性,并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使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纠正,具体做法如下:一、增加教育的可信度。面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孩子,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

7、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他们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二、重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关系充满着和谐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尊重、信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与家长联手,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逆反心理。总之,

8、学生逆反心理的纠正,关键在于措施得当,在具体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只有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