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之刀线浅析.doc

印刷之刀线浅析.doc

ID:51147990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印刷之刀线浅析.doc_第1页
印刷之刀线浅析.doc_第2页
印刷之刀线浅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印刷之刀线浅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印刷之刀线浅析在凹版印刷生产过程中,刀线(较细的刀线也称为刀丝)问题一直困扰着操作人员,上月刀线出现频繁,使得很多产品报废,造成经济损失。作为从事软包装印刷的企业及操作者,需对其产生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找到相应解决措施,尽可能减少刀线质量问题的出现。产生刀线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油墨粘度过高二、油墨粒度较大三、印版滚筒表面精糙及镀层硬度不够四、刮墨刀的好坏及安装五、生产环境现着重阐述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油墨粒度的关系及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一、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的关系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生产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产生刀线,这

2、类刀线在印品上大致呈现两种形式。第一种的刀线呈微细的流丝状,一般不会拖太长,而是间断性地出现在印品上,在实际生产中若不仔细观察,这种微细的流丝状刀线很容易被忽略。解决这种流丝状刀线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则是: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适应的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后,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一般都会消除。这是因为,溶剂加入后油墨粘度降低,流动性能相应提高的原故,所以细小的流丝状刀线与流动性能变差也相关。第二种刀线是以印刷图案为起始点,但刀线集中,而且比较粗糙,并且很有规律地出现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还要延续到下一色,这种刀线容易被发现。出现这种刀线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

3、版上网点转移不良,油墨内助剂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遭到破坏,特别是当温度过高时,油墨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干固层,时间长了印版与刮墨刀之间积累的墨层就会将刮墨刀顶起,从而产生这种刀线。解决这种刀线方法是:首先调整刮墨刀角度,同时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适量的相应的添加剂或溶剂,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动性。加溶剂时应随溶剂的走向对油墨进行搅拌,另外一种解决方法则是在油墨槽中放入搅拌辊,随着版筒的旋转、搅拌辊也相应旋转。有防止油墨表面结层,也是降低刀线产生的一种方法。以上两个解决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无特殊情况下的时候,上述集中的粗细不一的刀线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必须说明一

4、点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以防损伤牌滚筒。二、刀线的产生与油墨粒度的关系油墨颗粒的粗细程度与刀线的产生密切相关,油墨越细,印品质量越好,产生刀线的几率也就相应降低。对油墨的粒度粗细有严格的要求,通常要求油墨细度为15μm,油墨细度达不到要求,粗糙的颗粒将把刮刀顶起,从而产生刀线,同时太粗糙的油墨颗粒对刮刀、印版的损伤都很大,油墨的粗细应适中,太细也不好。解决此类刀线的办法是:停止印刷,过滤油墨,通常是将第一、第二道色所用的油墨过滤后才上机进行印刷,过滤网选择140目金属筛网,长期实践,必见成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