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

ID:51153803

大小:457.4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9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_第1页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_第2页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_第3页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_第4页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溥抄书和程门立雪答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溥(pǔ)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选自《明史•张溥传》1、溥幼嗜学(性嗜酒/余幼时即嗜学)2、所读书必手钞钞:通"抄",抄写3、钞已已:完毕,停止4、如是者六七始已如:像是:这样始:才已:停止5、冬日手皲(足肤皲裂而不知)6、日沃汤数次(媵人持汤沃灌/吞天沃日)汤古义:热水今义:煮东西的汁液7、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

2、抄写,抄一遍朗读一遍,就把它烧掉,(他)像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共同点:(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意志坚韧,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说说甲乙两文中宋濂和张溥在学习上的共同点。读了两文,你有什么收获?参考答案: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他们,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们。因此,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勤奋刻苦,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说说甲

3、乙两文中宋濂和张溥在学习上的共同点。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杨)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宋史·杨时传》程门立雪【注释】1、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被世人称为“二程”,是北宋著名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2、于熙、丰之际:在熙宁、元丰年间3、河

4、、洛:河南洛阳4、翕(xī)然:形容一致的样子5、杨时:北宋学者、 熙宁九年进士。6、颖昌:府名。宋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置,治所在长社(今许昌市)【译文】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杨时)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

5、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本文赞扬了杨时尊师重道的品质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⑴内容:都写到“求师”(1分);⑵感情: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对老师的尊重。(2分)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

6、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教的思想(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