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

ID:51154727

大小:2.30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19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_第1页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_第2页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_第3页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_第4页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4:细菌划线分离与纯培养123Fcous1.掌握需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2.了解细菌的分离培养原则及常用的方法一、实验目的1.融化培养基,倾注平板。2.用普通琼脂平板每人做一次划线分离培养。(病料)3.用普通肉汤做一管大肠杆菌的移植培养。注:上述接种的培养基注明班组后进行培养。二、实验内容三、作业1.为什么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2.进行分离培养应注意哪些事项?3.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有哪些?(重点叙述平板划线法)“”实验四实验四小结在细菌学检验中,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从混杂微

2、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者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产生的后代。12分离培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的材料中,或者从众多杂菌中分离出纯的病原菌。细菌分离培养应先从被检材料或者病料中分离培养出单个菌落,然后取可疑菌落进行纯培养,再将纯培养物移植培养。“”实验四实验三小结3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1、平板划线分离法2、倾注平皿分离法3、芽孢需氧菌分离培养法4、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5、实验动物分离法6、琼脂斜面分离法7、琼脂平板涂布分离法8、营养肉汤分离

3、法“”实验四实验三小结4厌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1、生物学方法植物组织(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动物组织(新鲜动物组织、加热的肌肉)2、化学方法焦性没食子酸法、硫乙醇酸钠法3、物理学方法利用加热、密封、抽气等物理方法,驱除或者隔绝环境及培养基中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实验四实验三小结5兼性厌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细菌培养中,有少数细菌(如牛型布氏杆菌)在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实验四实验三小结6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此方法

4、是借助将蘸有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表面分散,经培养得到分散的由单个微生物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实验四实验三小结6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1、划线分离的培养基必须事先倒好,需充分冷却待平板稍干后才可使用。2、为便于划线,一般培养基不宜太薄,每一个平皿倾倒约20ml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应光滑。3、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线和分区划线两种。“”实验四实验三小结6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

5、的标本穿刺接种法:用于观察细菌动力倾注培养法:用于细菌计数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斜面接种法“”实验四实验三小结7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灭菌接种环沾取标本接种灭菌接种环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实验四实验三小结6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三段分区法四段分区法实验四实验三小结分区划线法(3区)第一区划线灭菌接种环第二区划线灭菌接种环第三区划线灭菌接种环实验四实验三小结连续划线法斜面接种法及接种后菌落生长示意图实验四实验三小结细菌培养法一般培养(需氧培养):★培养温度:37

6、℃(采用恒温培养箱)★培养时间:18~24h实验四实验三小结实验结果观察记录细菌生长情况的观察观察琼脂平板表面生长的各种菌落,注意其大小、形状、边缘、表面结构、透明度、颜色等性状。实验四实验三小结实验结果在固体培养基观察记录菌落★定义:指单个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菌落特征:大小、形状、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湿润度、黏度、溶血性★菌落类型:光滑型(S)、粗糙型(R)、黏液型(M)菌苔:指多个菌落融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菌堆积物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鞭毛细

7、菌: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外扩散生长,穿刺线边缘模糊。无鞭毛细菌: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实验四实验三小结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混浊沉淀:多见于链状排列的细菌菌膜:多见于厌氧菌单菌落(clone)菌苔(lawn)液体培养时的群体形态:液体培养时的生长形态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动力现象无动力现象谢谢大家!感谢您的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