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

ID:51163220

大小:43.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_第1页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_第2页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制度一、指导思想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阅读、如何读图、如何计算、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分析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很好的组织课堂的教学,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

2、况。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需要创新。不断的变革,要使导学案成为教学的好助手。二、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和编制的基本原则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应该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等基本环节,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再具体确定还可设计哪些环节。导学案编制的基本原则,1.以学定编的原则。导学案的编写,一定是围绕学生应该学什么,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才能学好。学的效果怎么样来编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如何讲授为出发点来设计编写。2.问题化原则。问题的设计是导学案的关键,一要避免无效问题,所谓无效问题,就是与学习目标无关的问题,二是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3、力。最好是不要照搬课本上的活动问题设计。导学案编制也可以说是对教材的二次加工。三是体现思维的一般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的着,对于我校的大部分学生而言,应该是“低起点,小台阶”,不同层次的问题能有利于自学,互学。3.兴趣化的原则。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学校更为重要。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学案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题的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素材等。开放性的问题可组织辩论等。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不能成为少数同学表演的工具,也不是老师的讲义,而是要能让我们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发

4、现自己价值的地方。我们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检测练习都要注意它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做到易,难的合理搭配。对于大部分班级应以易为主。三、导学案的编制标准1.体现四个特点:⑴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⑵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⑶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⑷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2.具备四个基本部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具体环节根据需要再去设计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等。①学习目标部分:(1)学习目标要明确。要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学习目标要让学生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什么内容,达到什么

5、程度。学习目标的表述尽量明晰。尽量不要用理解,了解这样的模糊词语。而是要具体表述为“通过……能记住……”等。(2)数量一般1-4个,不宜太多;(3)内容可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4)可在目标中标注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②自主学习部分:(1)体现知识网络的主线,构建知识体系。(2)数量不宜太多。(3)难度较小。③合作探究部分:(1)设计要体现完整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不同难度层次,真正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

6、要。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我校大部分班级的导学案问题设计难度不应很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2)问题力求新颖,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学校更为重要。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导学案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题的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多媒体素材等。开放性的问题可组织辩论等。(3)鼓励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原创设计问题活动。④巩固练习部分:(1)练习题要与学习目标一致。(2)题型要多样。根据课的类型设计不同的题量,除复习课外,一般的新课应不超过10分钟。(3)大部分班级以基础题为主,可参照学考的难度,同时要注意层次性,满足

7、不同学生的需要。把导学案编成讲义,习题集,教案,合作探究部分只是问题的堆积,教材活动完全的抄袭,与学习目标无关是不合格的。4.优秀导学案应具备的标准(1)导学设计科学,有效。能把要教的转化为学生要学的。能有效体现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决、总结、提升、应用的效果。(2)问题设计能与生活联系密切,新颖,具有情趣,富有情境,并能引入多媒体素材。能进行发散性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3)体现一定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普遍可用的学习方法。如辩论等(4)体现层次性。学习内容有层次性,不同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