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

ID:51178017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9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1页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2页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3页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第一小学白宝玲[内容提要]比较和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解答此类应用题,应从判断大小、分析、解题、实例引路、巩固练习几个方面做起,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样学生对知识就容易掌握。[关键词]判断分析例证巩固相关量在小学应用题中,比较和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占重要地位。在学生刚刚接触比较、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常常分不清相关数量的大小、轻重、多少、长短、高低等,只是见“大”、“多”、“重”、“高”、“长”等词便用加法,见“大”、“小”、“轻”、“低”、“短”等词就用减法,见“倍”便用乘法,结果错误百出。而许多教师对此类题目也只是

2、就题论题,讲谁多谁少,讲用加减乘除该用哪种方法,没有一套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此类应用题我俩反复研究,多次实践,自以为找到了科学适用的规律。现在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与大家同享。比较和倍数的应用题,(单纯比较和单纯倍数的应用题)大致可分为三类:即A比B多C型,A比B少C型,A是B的倍数型。前两类是比较关系,第三类是倍数关系,解答比较关系,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应从四方面做起。一、判断相关量的大小多少解答比较、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判断相关量A与B的大小多少是关键。如何判断A与B的大小呢?对比较关系中的A比B多型,可判断A多B少;比B少型;A比B少型,可判断为A少B多。倍

3、数关系中A是B的倍数可判断为A多B少。教学比较、倍数关系的大小多少中,我是这样做的,如A比B多型比较中,首先判定这是比较关系,其次找重点词语“比”“多”4,最后说明比较中重点词语是“多”的,比前面A就多,比后面B就少;判断A比B少时方法同上,可得A少B多;判断A是B的倍数A、B的大小时先确定是倍数关系,再找重点词语“是”“倍”,最后讲出“是”前A多,“是”后B少。现将三类题的A、B判断大小方法列表如下:类型重点词语判断方法判断结果A比B多比多A比B多A多B少A是B少比少A比B少A少B多A是B的倍数是倍A是B的倍数A多B少一、分析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相关量A、B大小分析后,对

4、单一比较关系的应用题,求相关量大的用加法,小的用减法,对单一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求多的用乘法,求少的用出发,下面分类介绍各类应用题的列式。(一)A比B多型(A多B少)1、条件中出现“A比B多C”(1)知A求B列式为A-C(2)知B求A列式为B+C(3)知A求A与B的和列式为A-C+A(4)知B求A与B的和列式为B+C+B2、问题是A比B多多少时,列式为A-B(二)A比B少型(A少B多)1、条件中出现“A比B少C时”(1)知A求B列式为A+C(2)知B求A列式为B-C(3)知A求A与B的和列式为A+C+A(4)知B求A与B的和列式为B-C+B42、问题中出现“A比B少多少”时

5、,列式为B-A(三)A是B的倍数型(A多B少)1、条件中出现A是B的倍时(1)知A求B列式为A÷C(2)知B求A列式为B×C(3)知A求A与B的和列式为A÷C+A(4)知B求A与B的和列式为B×C+B2、问题中出现“A是B的多少倍”时,列式为A÷B三、用典型实例引路,教师适时总结如上所述,只是比较、倍数关系的应用题相关量大小的判断、解答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俩常举与小朋友关系密切的生活实例来引路,如服装中上衣与裤子件数或价格、文具,校内班级数及班级人数的比较等等,学生轻松愉快地解答了此类应用题。我把比前都叫A,比后都叫B,即A比B多型或A比B少型,适时总结判断相关量的大小

6、及解题思路。四、趁热打铁,加深理解学生初步掌握了应用题相关量的大小判断及解题思路后,教师随后给条件,如A比B多条件型或A是B的倍数问题型,让学生自己编题,根据所学方法自己解答,教师适时指点,对从在问题及时纠正。在布置作业时,尽量不要给现成的题让学生做,而是多布置相关内容的自编自解型作业,这样学生既会解答书面应用题,又会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知识来源与生活,也应用与生活。每次教学内容少一点,教学次数多一点,知识与生活接轨紧一点,学生就对所学知识易掌握,好消化。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解题便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自然教学成绩就提高了。4【论文大赛】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作者:白宝玲单位:延

7、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第一小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