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

ID:51189827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0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_第1页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_第2页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_第3页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_第4页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整理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把握固定句式翻译准确快捷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译为“有个……的人”。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2、“以……为……”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

2、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4、“有(无)以”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译为“所以(因此)……”。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3、。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都可译为

4、“跟……比较,哪个更……”。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④救赵孰与勿救?“孰与”此式表示比较和选择。译为“与……比,哪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0、“何……之有”此式系“有何……”的倒装,借助“之”字把宾语提到前面。可以译为“有什么……呢?”例如:《公输》:“宋何罪之有?”11、“无乃……乎”此式表示用委婉的语气对某一情况(事情)加以推测(商榷)。译为“恐怕(只怕)……吧”。例如《崤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12、“不亦……乎”此式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译为“不也是……吗”或“岂不是……吗

5、”。如《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13、“得无……乎(耶)”此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或诘问。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岳阳楼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4、“得非……与”“岂非……与”,表反反问,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15、“如(若、奈)……何”此式表示对某事(人、物)怎样对待或处置。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如《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西门豹治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15、“何为”此式多用于询问,有时也用于反问。译为“为什么”。

6、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16、“何以……为”此式用于反问。可译为“还用……做什么”、“要……干什么”或者“有什么……呢”。例如《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时“以”可以省略,变成“何……为”形式。译为“要……干什么”。如《项羽本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7、“与其……孰若”此式表示语意的选择。可译为“与其……不如”。如《冯婉贞》:“与其坐而等亡,孰若起而拯之?”18、“之谓也”此式既可用于句末,又可用于句中。用于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译为“说的就是……啊”。如果用于句中,省去“也”,变为“之谓”,当是另

7、一种译法。译为“这就叫做……”。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两例:“……夫子之谓也。”和“此之谓失其本心。”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吧19、“何有于”此式中动词“有”,带上了一个前置宾语“何”,又用介词“于”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所组成的介词结构加以修饰。译为“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如《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0、“既……且(又、亦)”此式表示二者兼有及语意的递进。译为“既……又……”。如《诗经·小雅》:“丧乱既平,既安且宁。”(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