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六级下册数学纳税教案.doc

苏教六级下册数学纳税教案.doc

ID:51212979

大小:4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苏教六级下册数学纳税教案.doc_第1页
苏教六级下册数学纳税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教六级下册数学纳税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百分数的应用——税收教科书第4页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二的1~4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现实的应用题情境中知道税率的意义,理解纳税额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纳税问题;2.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难点税率的意义以及求纳税额的方法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教学教学方法本课安排的内容正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税收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个人所得税的教学还要突出探索性和开放性。课时划分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从张阿姨和小明的一段对话引出

2、税收和纳税。小刘:张阿姨,你去哪儿?张阿姨:到税务局纳税。小刘:何必这么积极呀。张阿姨: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你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吗?师:税收都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把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为什么要纳税呢?读一读☆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研究发射,国家财政投入10亿元。☆2001年中央财政的教育支出达213亿元。☆2001年财政用于支持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资金42亿元。师生小结:看来,依法纳税可以支援国家建设,税收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二、教学例21.(过渡)在税收中也有许多百分数问题,一起来看纳税中的百分数问题,2.出示例2。学生读题后让学

3、生思考:关键句中的5%是以谁作为单位“1”的?师:这里的5%就是税率,是指应纳税额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就叫做税率。你认为怎样列式求纳税额呢?用什么方法计算?2.怎样计算60×5%呢?(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来计算)按自己的想法计算出结果。3.追问:如果十二月份的营业额是80万元呢,应缴纳税款多少元?4.要求学生口答列式。4.小结:怎样求纳税额?2.完成练一练的题目。一家保险公司去年全年的营业额是6.2亿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去年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亿元?3,试一试,李华买了一辆52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他

4、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元?1.读题后明确:买车一共要花的钱应包括车的价格和车辆购置税。要求最后的问题应该先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算出要缴纳的车辆购置税是多少元)题目中的10%指的是什么?以谁作为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怎样缴纳营业税。税收还有很多种,比如说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税率,请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二的第1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这里的税率是多少?以谁作为单位“1”?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选用什么方法列式?2.做练习二的第2题。“应缴纳17%的增值

5、税”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的量?你会做吗?3.做练习二的第3题。读题后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问题求实际得到奖金多少元首先要求什么?实际得到奖金怎样求?(明确实际收入=应得收入-纳税额)五、指导练习1.向学生详细讲解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目的。(调节个人收入差距,让较高收入者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2.自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3.理解“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这句话的意义。举例说明哪些情况不交税,哪些情况要交税。解读超过1600元不足5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读超过1

6、600元500元~20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解读超过1600元2000元~5000元的部分是什么意思;1.试着让学生分解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2.200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规定,公民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未超过2000元的部分不纳税,超过2000元的部分为本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纳税按下表累进计算:②收入2400元,2700元,4500元应该怎样分段交税?②小明的爸爸二月交纳税款20元,那么他二月份工资收入大约多少元?如果他三月份交纳税款50元,那么他三月份的工资收入大约多少元?我国2011年新的个人所得税规定,公民每月工资(薪金)所得未超过3500元的

7、部分不纳税,超过3500元的部分为本月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1)张倩的妈妈月收入4200元,她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王明的妈妈二月份收入扣除3500元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15元,王明的妈妈二月份收入大约多少元?5.阅读书上第7页的《你知道吗》。预习课本第5页,完成试一试,练一练三、课堂练习:见补充习题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