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采动影响下大断面巷道修护支护设计.pdf

重复采动影响下大断面巷道修护支护设计.pdf

ID:51216946

大小:87.6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1

重复采动影响下大断面巷道修护支护设计.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重复采动影响下大断面巷道修护支护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技术l■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Review重复采动影响下大断面巷道修护支护设计王振军(I、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河南永城47660)【摘要]受重复采动影响,81o4工作面巷道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形,巷道帮部及顶板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针对巷道变形特征进行了巷道支护参数设计。工程实践表明:锚索网联合支护及巷帮注浆支护的联合实施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保证了巷道安全高效使用[关键词]采空区下大断面沿空掘巷锚索网支护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9—914X(20

2、14)43⋯01001现如今煤炭资源正以10m一15m的速度往深部开采,且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与4槽煤的间距为8m,属于近距离煤层,当其下方的820452作面开采时,应力场增加,以及工作面布置方式的复杂性,造成新开采工作面的应力场分布不均匀,发生再次重新分布,其边界煤柱也产生了应力峰值,8205工作面煤柱应力集中从而造成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开采难度及巷道支护难度增加,造成巷道的峰值与8204工作面的应力峰值发生叠加,这将产生一个新的应力峰值贯通区,多次维护返修,增加煤炭的开采成本,因此针对工作面的特殊工程

3、地质条件进这将造成应力峰值下方的煤体破碎,将直接影响该区域煤体的开采。行支护设计才能有效解决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2)8104工作面檗直接顶板为3.8~11.O米的砂泥岩互层结构,成分主要以1.工程概况砂质泥岩为主,其间夹厚为0.2~0.5m粉细砂岩薄层,且该层垂向裂隙发育,局8l04工作面老顶为砂质泥岩和5—1煤,砂质泥岩平均厚度为2.8m,5一l煤部岩性破碎,因此顶板围岩的稳定性差。厚度为平均厚度为1.3m,黑色,粉末状为主,半暗型,直接顶为砂质泥岩与粉细3)81~工作面上顺槽区域上覆有8205采空区

4、,工作面一帮为同层煤采空区砂岩互层,平均厚度为6.5m;直接底为泥岩,平均厚度为6.4m;老底为砂质泥煤柱,另一帮为上层煤采空区煤柱,煤柱中存在的支承压力易造成巷道围岩破岩,平均厚度为3.0m,灰色,含砂泥质结构。坏严重。8104工作面上部为8205采空区,工作面上顺槽侧为8204采空区,二者之间3.上顺糟二次支护参数设计有留10m'~柱,巷道跟顶掘进,巷道断面:宽X中高:5.2x3.4=17.68m2。工作针对8104工作面上顺槽大变形情况进行了锚索网支护设计,见图4所示。面剖面图如图l所示。锚网索布

5、置参数如下:81O4工作面开采初期采用u型棚加钢带进行支护,然而回采过程中发生了顶板锚杆间排距:940×80omm;锚索布置:16#槽钢“3-3”交错+w钢大范围的变形,造成巷道断面变形量大。带“2-0”布置;巷帮锚杆间排距:80×800mm;顶板锚杆:①22×250mm;巷2、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帮锚杆:中22×2500mm;顶板锚索:中21.8X65O0/53O0/430omm;煤柱帮锚索:1)8205工作面开采后,破坏了原岩应力场,造成应力场重新分布,在8205煤21.8×43~nm;16#槽钢:

6、长度(2.4m、3.6m);顶板钢带:w(5.0m);巷帮钢柱侧产生应力峰值区,其下方的煤体受应力峰值影响,容易造成破坏,而瞎煤带:W(1.0m或2.8m);金属网:8#镀锌铁丝机械编制,网~L<50x50ram;顶网规格:5800×1000mm;高帮网规格:4000×1O00mm;低帮网规格:3400×l~0mm;锚索安装预紧力:《120KN(顶板),《90KN0~柱帮);顶板锚杆安装预紧力矩:《l80Nm;巷帮锚杆安装预紧力矩:《180Nm;锚索安装深度:62o0/5000/400mm;顶板锚索锚固

7、长度:18~nm{煤柱帮锚索锚固长度:120mmI顶板锚杆安装深度:245~m;帮锚杆安装深度:245~nm。顶锚杆锚固长度:《1200mm}帮锚杆锚固长度:《60rnm;锚杆锚固力:《120KN(顶板),《100KN图181042Z作面平面位置示意图(巷帮);锚索锚固力:《350KN;锚杆(锚索)钻孔直径:030ITlm;锚索锚固剂:每孔3支Z2360(顶板),每孔2支Z2360(煤柱帮);顶板锚杆锚固剂:每孔2支Z2360,巷帮锚杆锚固剂:每孔1支z2360。4.小结1)重复采动影响下,产生应力集中

8、情况,并产生应力集中贯通区,因此造成8104工作面上顺槽大范围的巷道变形;2)针对8104I作面上顺槽大变形进行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设计,二次支护效果良好。(b)作者简介:王振军(1987.8.1),河南省永城市人,助理工程师,学士学位,w??(2800ram)??(f227500mm)现为河南能源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巷修一队技术员。(C)(d)图28104上顺槽锚索网支护技术10i科技博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