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

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

ID:51235331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0

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_第1页
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_第2页
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为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开拓学生视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制定以下计划:一、指导思想: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2011修改稿》语文学科明确提出: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美诗文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二、阅读目及背诵篇目:(一)阅读书目:1、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俗世

2、奇人》2、选读:《绿山墙的安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的系列作品冰心、曹文轩、老舍等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二)背诵篇目1、古诗15首2、《小古文》四、具体措施(一)激发读书兴趣。让学生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召开“我爱读书”主题队会,充分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诸多好处,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二)创建读书角。由师生一起到学校的图书馆为全班学生选书,借阅时要满足孩子的兴趣教师。(三)进行读书指导。通过阅读课或语文课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指导。重点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

3、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4、运用语言积累,启发学生学会创造。经过一段时间的读、摘、记,学生定会通过读书而有所思有所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点燃学生心中的创造欲望,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出来。(四)注重交流和评比。办有关读书方面的小报,进行展览评比,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五)推荐好书活动。老师每周和孩子们一起把自己读过的认为比较好的书推荐给全班同

4、学,在推荐时可以说说认为好的原因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六)保证阅读时间。每周星期二下午和每周的一节国学课为阅读课。在学生阅读前,语文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平时回家自由读。除了开设快乐阅读40分阅读课以外,每天可以阅读至少半小时,另外,还可以把读书当成家庭作业中的一项。(八)家校结合督促。既然是课外阅读,学生大部分阅读时间都在课外或家里,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单位科技读书馆读书,并与老师经常联系交流孩子读书情况。老师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读。保证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想

5、提高阅读效率,首先要跟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倡导家长在家庭里创设读书氛围,支持孩子多买书、读书,并尽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孩子读书后,与孩子交流相关内容,培养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增强孩子的读书欲望。鼓励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书本中的一个话题,让家庭生活因为有了“亲子共读”而洋溢温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五、评估办法: 1、填写阅读记录。学生坚持把自己阅读的书目写在阅读记录卡上。2、注重交流反馈。(1)课堂教学时,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围绕课文的内容收集材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反馈。(

6、2)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进行学生摘抄及读后体会交流。3、以评促读。每月评选班级“读书之星”,进行表彰奖励。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师生的底蕴,让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不断对生活、学习产生新的追求目标,从而从容当书生,潇洒走人生。这是我们的最终追求。4、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如:指名读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把自己最拿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你在哪个故事里学会了做什么;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等等。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检查活动让学生趣味盎然,从而较好地把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维护自己威信的自尊心等行为动机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成效,意识到

7、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并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捉高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