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

ID:51240264

大小:5.38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2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_第1页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_第2页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_第3页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_第4页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航空学报ActaAerOnauticaetAstrOnauticaSinicaJun252017VoI.38No.6SSN1000.6893CN11-1929/VhttD:∥hkxb.buaa.edu.cnhkxb@buaa.educn双后掠乘波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刘传振,白鹏*,陈冰雁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74摘要:根据密切锥乘波体的设计几何关系,提出双后掠乘波体概念,给出了双后掠乘波体设计的参数与生成乘波体外形之间的关系。使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表达包括圆和直线的激波出口型线辅助设计,研究了钝头区域可控、

2、后掠区域可控的乘波体外形设计方法。使用cFD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研究了双后掠乘波体外形的性能优势,结果表明在保持高超声速高性能的基础上适当设计外形在低速状态、纵向稳定性和涡效应增升方面具有性能优势,为大空域宽速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开拓了新的途径。关键词:乘波体;双后掠;低速性能;稳定性;涡升力中图分类号:V2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6893(2017)06—120808—11高升力超声速/高超声速外形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根据高超声速无黏流动的双曲型特征,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高,

3、乘波体就是利用这一特性的典型外形。乘波体通过附着激波将高压气流限制在飞行器下表面阻止流动泄露,有效突破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升阻屏障,具有很高的升阻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乘波体从早期的单一构型逐渐发展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复杂构型。Nonweiler首先提出了楔形流场乘波体[1],Jones等使用锥形流场进行设计,有效提高了乘波体的容积率瞳],后续有些学者发展了其他的基准流场,从带迎角锥、椭圆锥流动[3。43等到一般三维流动[561都有涉及,大大拓展了设计空间,而密切锥方法[73的提出更是提高了灵活性,可以得到具有特殊性质的乘波体外形[8_9]。

4、乘波体的工程应用目前仍然有诸多限制,主要问题有3点:容积率不高,低速状态气动性能不好,纵向稳定性难以保证。目前有一些解决方法,例如容积率可以通过修改上表面外形进行扩充[10

5、,低速状态则可以通过串联不同设计状态的乘波体提高[11

6、,纵向稳定性则可以通过改变基准流场部分改善[12I。这些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但大部分手段灵活性和可控性不好,难以提取设计参数进行控制。乘波体外形一般根据高超声速流场通过流线追踪得到,其生成曲面具有独特的特征,难以自由设计,但乘波体的平面形状可以通过设计曲线进行修改,这为改善乘波体在非设计点的气动性能提供

7、了一种非常值得考虑的思路,而定后掠角乘波体的概念则为这一思路提供了有效途径。定后掠角乘波体由来已久。Starkey和I。ew—is[1朝提出了一种定常楔形角乘波体方法,Jones介绍了一种设计曲线过圆锥顶点的定后掠乘波体,但这些设计方法有的不够灵活,有的设计空间受限,应用较少。最近几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收稿日期:2016—09—21;退修日期:2016—10—10;录用日期:2016.11.07;网络出版时间:2016.11—1515:56网络出版地址:wwwcnkinet/kcms/detail/111929.v.20161115.

8、1556.004.htmI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672281)*通讯作者.E·mail:baipengaero@163.com现用格武l柏传振。白鹅.陈泳罹.双后掠乘渡体设计及性能优势分析!JI.航空学报.2017.38(6):

9、20808iL

10、UcZ.8AIP.cHENBY.DesIgnana口ooertyadvantagesana

11、ysisofdoub

12、esweo{waverider!Jj。ActaAer∞aulIcaetAstronautlcas{nlca.2017.38(6):120808.120808.1航空学报的R

13、odi[1。¨3从密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出发,提出了定后掠角密切锥和密切流场乘波体的概念,介绍了这类乘波体潜在的性能优势;段焰辉等¨61则给出了定后掠角乘波体具体的设计方法,提取设计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这些工作设计得到了给定前缘的三角翼乘波体,为通过定制平面形状改善乘波体的气动性能奠定了基础。本文延伸了定后掠乘波体概念,通过对设计曲线的修改提出了双后掠乘波体的概念,大大提高了密切锥方法的灵活性,同时使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on—UniformRationalB—SpIine,NURBS)表达设计曲线进行辅助设计,增强了设计方法的可控性

14、,并保证了乘波体曲面的连续光滑。双后掠乘波体外形兼顾了不同速域性能的气动优势,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IuidDynam—ics,CFD)方法对其亚声速状态、纵向稳定性以及涡升力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