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

ID:51284136

大小:274.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3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_第1页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_第2页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丝13年3月■栅目茛商施工技术【文章编号11673-0038(2013)09--0077--03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吴亿【福州建工(集团)总公司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静压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针对静压桩施工中常见的露桩和短桩,斜桩,挤土效应,遇到“硬层”无法继续沉桩,桩身破坏等方面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关键词:静压桩;管桩;施工;对策静压预应力管桩旌工法是以桩机自重和机身上配重的重量作用于管桩上,克服沉桩过程中的桩侧摩擦力和桩端阻力,使桩身沉入土中,并达到设计要求桩身承载力的一种沉桩方法。静压管桩作为建筑桩基

2、础由于造价相对较低、施工工期较短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结合近几年工程项目施工的一些经验,对预应力管桩静压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建议。l露桩和短桩由于持力层高低起伏不定,配桩时未对桩长未及时调整,当桩压入持力层一定深度(粉砂土为3-6m,卵砾为O.5。1.5m)就因无法继续压入而终止,使桩身超出设计标高过多(一般为l~2m,多则5—6m)而形成露桩;相反,当压桩到设计标高还未进入持力层或终压力未满足设计要求仍需继续沉桩送桩,就形成了短桩。1.1原因分析(1)地质勘测资料误差较大或勘测精度不够,勘测点一般间距15m,大者达25m。期间如

3、地质情况变化较大则地质勘测资料不能如实反映持力层起伏变化情况和持力层性质。(2)持力层因压桩挤压密实,或其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硬度较一般状态大,沉桩时难以继续压入,形成露桩;反之,硬度较一般状态小,沉桩时未达压力值,还要继续沉桩,则形成短桩。(3)确定压桩方案时,压桩荷载与设计桩长及持力层性质不匹配。压桩荷载太小,使本来还可继续压入的桩被迫终止;或压桩荷载太大,使本来已满足持力层要求的桩还能继续压入。1.2预防与纠正措施(1)仔细分析地质勘测资料,在持力层起伏变化较大处补充勘测,在重要柱位应布置钻孔查清持力层深度和性质。对于重要建筑物,勘测单位应提交“持力层等高线图

4、”或“持力层等深线图”。(2)现场试桩。试桩数量按设计要求,选点可位于勘测钻孔之间,可弥补勘测钻孔间距过大引起的地质资料误差。施工单位应根据试桩资料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调整桩长与桩的截面尺寸。(3)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液压表上显示的最终压力达到试桩标准准定的承载力时即可终止沉桩。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框架9层)桩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设计单桩承载力为2100kN,沉桩时静压桩机压力表最终读数达到14(即压力为4403kN)时终止压桩。(按试桩标准,施工过程以压桩力控制为主,桩长控制为辅的双控原则,PHC500—100A型桩最终压桩力控制为,>4200kN。参照压力

5、表的换算值表读数为14时,压桩力为4403kN,大于设计要求的终压力值)压桩结束后,做单桩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大于4200kN,满足设计要求。(4)根据现场试桩资料,选择与桩长及地质条件相匹配的沉桩方案。(5)超出设计标高的桩应截桩。截桩可采用人工锯桩机割桩,方法是先定好截桩标高,在桩身上用钢抱箍抱紧,挂上截桩器,沿截桩标高切割沟槽,沟槽一般深度要达到桩壁厚的2/3以上,这样可以截断桩身钢筋,然后再行打入铁契扩缝截桩。严禁使用大锤硬砸。(6)短桩需要按设计图用高强度混凝土接桩,也可用超长桩截下的带钢板桩帽的桩头倒扣焊接接桩。2斜桩沉桩过程中,桩身垂直度偏差太

6、大(规范规定,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形成斜桩。实践证明,倾斜偏位超过25。m的静压桩,承载力就会明显下降。2.1原因分析(1)桩布置过多过密,沉桩时产生挤土效应,将先已压入的桩上抬或挤斜;或压桩顺序不合理,未按“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原则成桩,加剧了挤土效应。(2)静力压桩机自重加配重总重量很大,如WXz808型步履式液压静力压桩机自重达2000kN,配重可达6000kN,总重量达8000kN。施工场地不够平整坚硬,沉桩加压时产生不均匀沉降,桩极易随桩机发生偏斜,严重时会发生断桩。(3)沉桩时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如老基础、旧河道石驳岸、大块孤石等,把桩尖挤

7、滑向一侧,发生桩身偏斜。(4)采用引孔法压桩时,引孔垂直偏差过大。桩虽然垂直植入孔内,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沿着引孔倾斜方向发生偏斜。(5)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桩身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6)基坑开挖方法不当,一次性开挖深度太深,桩的一侧承受很大的土侧压力,使桩身弯曲变形,引起桩顶偏位;或者土方开挖时挖掘机操作不慎,碰歪桩体。2.2预防与纠正措施(1)合理布置桩位,桩的中心距宜大于4倍桩径。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减少挤土效应,避免后桩将前桩挤歪。(2)场地要平整坚硬,避免桩机在压桩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77·麓工技术■讶目囊瞄2013年3月降,造成斜机。可根

8、据工程场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