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

ID:51304107

大小:5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0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_第1页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_第2页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_第3页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_第4页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粥的故事之启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粥的故事之启示(2009-06-2622:45:39)转载标签:y理论分粥的故事效益原则成本效益阿克顿财经文/开心言分粥故事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管理活动中监督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和成本限制,进而得到监督机制设计和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等方面的一些启示。一、分粥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1834-1902)讲过一个分粥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却没有称量工具,为此他们尝试过多种分粥方法。第一种方案: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

2、可是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稠。第二种方案: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就等于承认了个人为自己分粥的权利,同时也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肠辘辘。第三种方案:大家选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粥。开始这位德高望重的人还能公平地分配,但不久他便开始为自己和讨好他的人多分。第四种方案: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方

3、案确定了,粥却冷得不能喝了。第五种方案:每个人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在这个制度下,七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分粥故事产生后即广为流传,甚至有人冠之以“全球流行的故事”,并产生了一些变体,但故事的本质和主要情节大致无二。分粥故事简练概括,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寓意性,一系列的分粥方法和效果带给人很多的启发,读罢不禁令人掩卷遐思。有人用它来分析公权滥用的腐败问题,也有人用它来分析社会制度,但它更多的是以管理小故事的身份展现在人们面前。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分粥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发呢?让我们一起

4、来品味下这些分粥的方法吧!二、无监督下的权力滥用前三种方案都是由某一人来独自掌管分粥事宜,这个手握大权的分粥人可以是大家指定的,可以是后来替换的,也可以是由制度规定轮流担当的,甚至是群众选举的“德高望重”的,但是,不管哪一种产生方式,都带来了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只要有机会,分粥人就会给自己分配更多。相信绝大多数读者都不会对这三种分配方式出现的后果产生怀疑。反过来说,如果故事给我们描述一个相反的结果,即,分粥人总是能够公平公正地给每个人分配均等的粥,则大家恐怕要对故事的现实基础产生怀疑,这样的分粥故事也不会再带给人们管理方法的启迪,而是将像“三过家门

5、而不入”的传说那样成为人们对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圣人的一种追忆或者教化世人的手段。分粥故事之所以广泛流传,人们之所以对其内容不加质疑,就是缘于其具有现实的人性基础,人性的特征孕育了三种方案失败的必然。关于人性假设有很多理论甚至争论,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性善论”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孟子·告子上》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儒家的另一

6、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恶之争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性善论”和“性恶论”产生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是为当时的社会统治或者公共管理服务的,其对人的讨论偏重于伦理道德,而西方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者尤其是“行为科学学派”则侧重从心理、行为等角度对人类活动进行研究。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学派有不少一些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的超Y理论、威廉·大内的Z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弗雷德里克·赫茨伯

7、格的双因素理论等,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对人性假设理论做了归纳,他认为人性假设可以分为经济人假设(X理论)、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和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等四种理论。姑且不论人性假设孰是孰非,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以至于人们争论了几千年仍无法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就分粥问题而言,从故事的描述和人们对其内容的广泛接受与传播可以知道,分粥的时候人们都是想多分一杯羹的,不管是这个七人群体中的成员也好,还是其他普通大众也好,都有此类的心态,关键是条件是否具备。什么时候条件具备呢?那就是无人监督的时候。指定的分粥人、替换的分粥人

8、、轮流的分粥人,甚至“德高望重”的分粥人都在粥的诱惑下向自己的碗做了倾斜。凡夫俗子难拒诱惑,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