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培训.ppt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

ID:51312839

大小:7.3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20-03-21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_第1页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_第2页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_第3页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_第4页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培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教师进修学校鲁阳峰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时代的发展十九世纪:每50年增长1倍19001970每10年增长1倍19701985每5年增长1倍19852000每3年增长1倍詹姆斯.马丁(美)预测1、知识信息急剧膨胀据统计:一个人要阅读完96年世界上公开发表的的化学文献,需要40年!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时代的发展2、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综合国力的竞争以教育为制高点,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国策。改革开放的渐进、盲进、到科学发展、持续

2、发展、经济转型中国制造大国→中国制造强国→中国创造大国→中国创造强国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时代的发展3、【2011版】义教课标的学习、解读与践行修订原则    落实五强调1、坚持德育为先1、落实德育为先2、坚持全面发展2、突出能力为重3、坚持能力为重3、反映时代精神4、坚持以人为本4、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5、坚持与时俱进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我国基础教育现状教育观念落后,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以学科为本位,科目太多,缺乏整合,使知识世界与现实世界相脱离

3、。课程内容难、繁、偏、旧。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得不到落实。课程评价只限于甄别和选拔。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这一类的实践性作业。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学生发展的需要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学生发

4、展的需要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中国学生发展状况优势问题知识实践能力技能创造性解题能力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勤奋与刻苦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国现行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一)新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二)新课程的结构调整: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三)新课程的内容选择: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四)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动、合作、探究(五)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六)新课程的管理策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课改的目标课程功能: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5、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改的目标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

6、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

7、容与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1、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2、“课程标准”是关注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4、“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

8、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关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大众教育)是少数学生能达到的“预期目标”(精英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教学为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以学科为中心,侧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