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

ID:51316136

大小:50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1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_第1页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_第2页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_第3页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_第4页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结合高考考点进行散文阅读鉴赏一、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和常见的命题角度二、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三、散文阅读鉴赏需重视的问题四、散文阅读鉴赏主观题答题思路及模式一、高考散文阅读考查的要求1、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筛选整合信息,分析结构,把握思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3、鉴赏评价(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路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二、常见的命题角度1、理解文中主要词句的含义2、理解文章的主旨3、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4、鉴赏作品艺术特色散文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1、整体把握(基础)

2、2、审析题干(关键)3、准确表述(重点)散文阅读鉴赏需重视的问题1、准确把握主旨,理解作品人文思想2、培养“主旨辐射”的解题思维散文阅读鉴赏主观题答题思路和模式1、表达技巧题型(人称类、修辞类、段落类、表达方式类、表现手法类)2、归纳内容要点题型3、鉴赏人物形象题型表达技巧题型一、人称类1、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2、解答思路:针对某一人称的命题,首先要确认人称及其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根据文章中的人称和内容组织答案。3、答题模式;确认人称+人称本身的作用+

3、结合内容主旨。4、每一种人称的作用如下:①第一人称(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自然和真实感。②第二人称(你):便于感情交流,抒情自然灵活,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③第三人称(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显得客观冷静。二、修辞类1、提问方式:这句话(或某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答题思路:针对此类命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再联系它的表达效果,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3、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4、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

4、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如下:①比喻: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描写景物时能起形象生动的作用。②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新颖别致,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③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4、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如下:④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⑤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强化表现主旨。⑥反问:语气强烈,

5、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印象。⑦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升华主题。⑧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三、段落类1、提问方式:某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或某段能不能删去,为什么?)请简要赏析。2、答题思路:针对此类命题,首先要明确段落所在位置,然后明确段落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组织答案。一般来说,回答此类问题,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3、不同的段落的作用如下:①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转换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

6、贯,结构严谨。③结尾段: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四、表达方式类1、提问方式:文章某段从表达的角度看,运用了何种写法?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2、答题思路:针对此类命题,首先确认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明确答案。3、答题模式;确认使用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本身的作用+结合内容。4、不同表达方式的具体分类及其作用(1)记叙类①顺叙:有头有尾,层次分明;来龙去脉,有条不紊;承转自然,文势顺畅。②倒叙:强调结局,先声夺人

7、;设置悬念,引起兴趣,波澜起伏,结构灵活。③插叙:充实内容,推动情节;生动多姿,吸引读者;形象鲜明,主题突出。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2)描写类①白描:语言朴实,格调清新,平中见奇,含义深刻。②细描:精雕细刻,细腻生动。③肖像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④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⑤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现人物的性格特点。⑥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表现人物思想感情。⑦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寄托感情;借景抒情,情景

8、交融。(3)议论类①叙后议论:总结上文,画龙点睛,点明题旨。②夹叙夹议:灵活多变,表意自由。③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4)抒情类①直接抒情:感情真挚,淋漓尽致。②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五、表现手法类1、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或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或作用、效果)?2、答题思路:针对此类命题的考查,首先确认所用表现手法,然后明确所用表现手法的作用,再结合文章内容作答。答题时不能脱离所在段落和文章主旨,要结合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