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六看(用).ppt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

ID:51318755

大小:42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22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_第1页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_第2页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_第3页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_第4页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六看(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诗歌鉴赏——“六看”定思路抚宁县第二中学张英东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送别友情之真挚离别思念之情长归耕隐居之乐趣黑暗官场之苦闷贬官谪居之苦恨蔑视权贵之高洁愤世嫉俗之激绪时光易逝之感慨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6看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1、看标题2、看作者3、看注解4、看意象5、看末句6、看题干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

2、贵,一典菱歌敌万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干谒诗科举考试之前,朱庆余向张籍征求意见,表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标题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清澈。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才能进步读书的积累与贯通的关系。长期的读书积累,对问题一朝领悟。从题目入手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近试上张水部》《观书有感》李白

3、《哭晁卿衡》杜甫的《春夜喜雨》王昌龄《闺怨》陆游《书愤》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交代晚年处境答: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抗金杀敌

4、,收复失地二:看作者金陵晚望高蟾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⑴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⑵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⑴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⑵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

5、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三:看序注四:看典型意象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十个能代表萧瑟秋天的典型意象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天涯游子独行寒秋的内心深处无尽的伤痛。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6、,化作相思泪。寒秋流水春草登高杨柳赠别诗常见意象一乐曲二植物三地点边塞诗三乐曲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五:看末句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

7、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六:看题干“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

8、歌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定风波三山送卢国华提刑,约上元重来南宋辛弃疾少日犹堪话别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