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

ID:51319851

大小:26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1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_第1页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_第2页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_第3页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_第4页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永动机(韩新南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永动机永动机的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世界,并从那里传到了西方。在欧洲,早期最著名的一个“永动机”——“魔轮”的设计方案是十三世纪时一个叫亨内考的法国人提出来的。如图所示:轮子中央有一个转动轴,轮子边缘安装着12个可活动的短杆,每个短杆的一段装有一个铁球。方案的设计者认为,右边的球比左边的球离轴远些,因此,右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要比左边的球产生的转动力矩大。这样轮子就会永无休止的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下去,并且带动机器转动。这个设计被不少人以不同的形式复制出来,但从未实现不停息的转动。仔细分析一

2、下就会发现,虽然右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大,但是球的个数少,只有四个,左边每个球产生的力矩虽小,但是球的个数却有八个之多。于是轮子不会持续转动下去而对外做功,只会摆动几下,便停在图中所画的位置上。这以后人们想出了几百种的“永动机”,各式各样,但没有一架真正转动过。这儿是另外一种想象的“永动机”:一只圆轮,里面装着可以自由滚动的沉重的钢球。这位发明家的想法是,轮子一边的钢球总比另外一边的离轮心远,因此,在它们的重力作用之下,一定会使轮子旋转不息。当然,他的想法是不会实现的,原因和上一个例子一样。一直到19世纪中叶,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被发现,

3、人们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总和保持不变。这一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宣告了永动机幻梦的破灭。即便如此,一直到如今仍然有很多人迷恋在“永动机”的创造之中,甚至不惜为之倾家荡产。有趣的是,找寻“永动机”固然是永远没有结果的,但是对于这个不可能的事情的深入了解,却时常会引出许多很好的发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荷兰著名学者斯台文发现了斜面上力量平衡的定律,他发现这个定律的方法,正是对上面一段话的最好说明。他发现这个斜面上力的平衡定律

4、,并没有用到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就只是靠左边这幅图。在一个三棱体上架着一串球,一共14个,都是一样大小的。这一串球会怎样呢?那下面挂下来的部分,不成问题,是会自己平衡的。但还有上面两部分,会不会平衡呢?换句话说,右边2个球跟左边的4个球会不会平衡?当然会的,如果说不会,那么这串球就会自动不停地从右向左移,因为一个球滑下来就有另一个球来补充,平衡也就永远不可能得到了。但是我们知道,“永动机”永不可能,这样架着的一串球是不会自己移动的,那么,右边的2个球就自然和左边的4个球平衡。初看这好象是一件怪事:2个球的拉力竟和4个球的相等。从这个看

5、似奇怪的现象,斯台文发现了力学上一个重要的定律。他是这样来思考的:这一串球的两段——一段长一段短——重力不相等;长的一段跟短的一段重力的比值,恰好是斜面长的一边跟短的一边长度的比值。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用绳连在一起的两个重物搁在两个斜面上,只要两个重物的重力跟这两个斜面的长度成正比,它们就可以保持平衡。有时候,两个斜面里短的一个恰好是竖直的,于是我们就得到力学上一个有名的定律:要维持斜面上的一个物体不动,一定要在竖直面的方向上加一个力,这个力跟物体重力的比等于这个斜面的高度跟它的长度的比。 这样,从“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一个思想出

6、发,竟完成了力学上的一件重要发现。参考书目:《力学》杨维弘著《趣味物理学》别莱利曼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