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

ID:51355153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_第1页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_第2页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_第3页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设计“同课异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搭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至5自然段,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交流和讨论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搭石》。什么是搭石呢?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二)诵读积累,欣赏搭

2、石的自然美。1、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看到“风景”风景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2、从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这么美的画面。找到后大声地读一读。3、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指名读。自由读。(2)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3)怎样把这样美的画面给读出来呢?配乐朗读。(4)变读,把课文的句子变成了诗分男女生读。(三)仔细探究,感悟乡亲们的心灵美。1、语言过渡:同学们,这段话,让

3、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画面(板书:画面美)其实搭石能够构成家乡的美景,不仅是他的画面美,还有重要的。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学生齐读,质疑。3、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学生读课文。4、交流。(1)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哪个词看出老人的心灵美。(板书:踏)探究踏。再读文章的最后一句。(2)句子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

4、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你从哪里看出乡亲的心里美。即兴表演。从我们的表演中,你能体会到美吗?……所以课堂中的最后是这样写的。齐读最后一段。(3)句子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青年人对老人的尊敬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课文中还有很多事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来找一找。乡亲们把在平凡的搭石发生的事,都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课文中是这样写的。齐读最后一段。(四)写话提升。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五)总结:

5、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生活中这么多看的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让他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再读文章的最后一句。教学反思:《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到这些美呢?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中心句,让学生重点体会三幅感人画面,去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以“美”作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人性美、情感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

6、发现美,感悟、体会美,抒发、表达美。课堂上的三读中心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课堂中也存在以下不足:1、对于上了点年岁的人是如何搭石的,学生的想象还不够丰富,体会的还不够深刻。2、调控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