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

ID:51360524

大小:650.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_第1页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_第2页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_第3页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垂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5.垂直重庆市奉节县汾河中学吴连钰本课时是通过角的度量来说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学生刚接触,开始一定要细致。垂直性质的得出仍然是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而得出的,在活动中,学生要操作、交流充分。主要教学目标:1、会用符号表示两直线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纸画垂线。2、通过丰富的画、折等操作活动探究并归纳垂直的性质。3、用类比“平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垂直的表示和性质归纳,初步感受有条理的说明问题;强化表达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重点是垂直的定义和性质以及通

2、过实验操作、交流探究来研究垂直性质的方法。在学习中是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平行”与“垂直”对比来归纳与区别,继续渗透“直观——归纳——运用”的数学学习方法。课前准备好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和圆规、铅笔、方格纸、白纸等学习用品。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适时点题内容:设计一组问题串(1)出示问题: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或厨房房顶上的烟囱裁的标准吗?(2)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想两条直线如何才算垂直?由此引入课题——垂直,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眼,明白“互相”的含义,引导学生对比“平行”的表示与读法来表示两直线垂直,并在图中标示。目

3、的:对于问题(1)学生由生活经验会得出:标不标准看是否与地面垂直,进而进一步追问垂直怎样判断?再由小学垂直的基础知识得出:旗杆与地面的角是否成90度,谈到这里不再深究。这涉及到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对于问题(2),学生易得出:如两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直线垂直。开头设计“线与面的垂直”目的是引出所成角为90度的关键字眼,初步感受垂直确实要通过角的大小这个数量关系来确定),并介绍一下垂直线段的表述(即如两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则这两线段垂直)。效果:这节课的开头引入在一次大型活动的公开课中尝试过,效果很好

4、,切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况且是身边的素材,加上小学的有关垂直的知识,引入课题是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事。第二环节,运用定义掌握画法内容:(1)让学生举例身边、生活中的线段垂直、直线垂直的例子并进行评价。(2)要求学生在白纸上用量角器或三角尺画两直线或线段垂直,标上字母并表示。让一至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3)要求学生在方格纸画出两直线或两线段垂直,标上字母并表示和读出来,并总结出有哪些画法。(4)利用一张白纸,用折叠的方法如何折出两线段垂直。目的:第二环节设计了四个问题,他们分别是四个层次。其中(1)的

5、意图是紧紧抓住垂直的定义,把握所成角为90度这个核心,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运用;第二个层次的运用,是使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的垂直的画法和表示。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的目的是为了示范或提供错误的素材进行更正与强化;第三个层次的运用:是使用方格纸的垂直的画法和表示。拿出方格纸要求学生画出两直线或两线段垂直,标上字母并表示和读出来,总结出有哪些画法,鼓励学生用自己话来表述。第四个层次的运用,是不借助尺和方格纸,只利用一张白纸,折叠出两线段垂直,最后教师可以演示以下的折法:操作过程始终抓住“为什么”,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6、、表述及有理有据的严谨态度,建立起图形语言——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位置关系的联系与转化。效果: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直观画图到需要理性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问题串的激发下,逐步高涨。特别是问题3和问题4,让学生拥有了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活跃。这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备课要充分,要能比较快、比较准确地分辨出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活动探究归纳性质内容:AB(1)出示问题:在草稿上画一直线AB,任画一点O,并过O画AB的垂线,让一至两个同学板书,其余学生各自完成,并提醒同学借鉴画平行线的经验画垂线。

7、(2)在同学们都画出垂线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OC是直线AB的垂线,还可理解为OC平分∠AOB,并表述其理由。(3)如下左图,直线a上有一点A,经过点A,你能折出与a垂直的直线吗?如下右图,直线a外有一点B,经过点B,你能折出与a垂直的直线吗?通过画与折出垂线后,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表述画与折的过程,并出示问题串:1、过一点能画(折)已知直线的垂线吗?(存在性)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画(折)几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唯一性)3、“这一点”的位置要作特别说明吗?(4)·ABCOD再提供如

8、下问题情境(在黑板上板书):如图,某同学在100米赛跑中已跑到了点O处,最后他向着终点线AB冲刺,该怎样跑他到AB的距离最短?并把最短距离表示出来。目的:这里出现了(1)~(4),其中(1)~(3)是围绕垂直的性质1逐步深入展开的,(4)是围绕垂直的性质二展开的。设计(1)的目的是巩固任选工具画垂线,同时为性质的得出作铺垫。由于同学们画平行线有经验,这时会很快完成,并引导学生类比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的画法对画垂线的步骤进行总结,即一“靠”、二“推”、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