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

ID:51362326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2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陈娴泽国中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2)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学会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3)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云、雾、明矾净水等事例,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2、物质的分类纯净物物质溶液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分析]:共同点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板书]: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图片展示]:[分析]: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气态分散系、液态分散系、固态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属性)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分

3、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特征举例浊液>100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油水混合物溶液<1nm稳定、均一NaCl溶液,CuSO4溶液胶体1nm~100nm之间较稳定Fe(OH)3胶体,豆浆[胶体]:根据分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血液、豆浆、墨水、有色玻璃、云.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气溶胶:分散剂为气体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    固溶胶:分散剂为固体[分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烧

4、杯里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使水沸腾,然后往沸水里滴加FeCl3饱和溶液1~2mL,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得到透明的、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实验探究]: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分别置于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照射,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实验现象Fe(0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CuSO4溶液中没有在悬浊液中加入氢氧化铁胶体加入Fe(OH)3胶体,烧杯中浑浊现象消失并出现沉淀;另一个烧杯仍然浑浊。[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胶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溶液中悬浮颗粒[归纳]:胶体能够使水中的悬浮的固体

5、颗粒凝聚而沉降下来,具有凝聚作用,因此,氢氧化铁胶体可以用来净水。[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来净水的是K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溶于水可形成Al(OH)3胶体,Al(OH)3具有很好的凝聚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净水剂。所有可溶性铝盐都可以作净水剂。酸银(AgNO3);⑥氯化钡(BaCl2);⑦明矾[KAl(SO4)2•12H2O]2、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②液态SO3;③液态醋酸;④汞;⑤BaSO4晶体;⑥纯蔗糖;⑦酒精;⑧熔化KNO3,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1)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2)以上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3)以上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6、。(4)以上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板书设计: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2、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属性)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1nm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100nm3、导电的原因金属自由电子石墨导电溶于水自由离子熔融4、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5、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