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

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

ID:51410836

大小:244.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3

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_第1页
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_第2页
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行为研究李伟(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30)摘要:将经过480℃x2h时效处理和拉拔成形制得的Cu一040Cr-0.10Zr合金线材在自制电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电滑动磨损实验,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Cu.Cr-Zr合金滑动磨损表面形貌及电磨损机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加载电流的情况下,Cu.Cr-Zr合金的滑动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在载流条件下的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磨粒磨损以及电烧蚀磨损,并且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粘着磨损和电烧蚀磨损的程度也越严重。关键词:Cu-Cr-Zr合金;电滑动磨损;磨损机理中图分类号:T

2、Gl46.1:TGl44文献标识码:AElectricalSlidingWearBehaviorofCu·-Cr-ZrAlloyLIWrei(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030,China)Abstract:UsingSEMandEDS,theelectricalslidingwornsurfaceandmechanismofCu-0.40Cr-0,10Zralloy,whichweretestedonselfmadeelectricalweartestfacili

3、tyafterbeendrawnintowirematerialsandagedat480℃for2h.areinvestigatedinthispaper.ThewearmechanismofCu-Cr-Zralloyismadeupofadhesivewearandabrasivewearwithoutcurrent,whileadhesivewear,abrasivewearandarcerosionwouldbethedominatemechanismundercurrents.Thetrendofadhesivewearandarcerosionwouldbeseriouswit

4、htheincreased/currents.Keywords:Cu-Cr-Zralloy;electricalslidingwear;wearmechanism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气化铁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时效析出强化型【1】的Cu.C卜Zr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较高的强度以及优良的耐磨性能等优点,已在高速电气机车的架空导线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H】。随着现代高速电气化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对铜接触线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铜接触线有较高的导电率和机械强度;另一方面,还要求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吼与其它材料领域在摩擦学方

5、面的研究16】较多相比,在Cu.Cr-Zr合金摩擦、磨损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7J尚不足,尤其在电滑动磨损机理的研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选择Cu.Cr-Zr合金,在不同载流条件下进行电滑动磨损实验,对其磨损行为及机理展开了研究与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材料的耐磨性能提供理论研究基础。1实验材料与方法试验用Cu.Cr-Zr合金在ZG.0.01型真空中频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33lll2)作者简介:李伟(1981一),男,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感应熔炼炉(MF)中熔炼而成。合金的最终成分(质量分数)为:Cu.0.40Cr-O.10Zr。合金铸锭经切除冒口、去

6、皮后锻造成直径为25mm的棒材。合金进行950℃X1h固溶处理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8J,选择最佳时效工艺(480℃×2h)对棒材进行时效处理和拉拔变形,最终得至1]07.1mm的线材,作为滑动磨损试验材料。根据电气化铁路弓网结构和接触线使用状态,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电滑动磨损试验机,加载不同电流(0A、15A、30A和50A)进行4h的磨损试验。利用能谱分析技术(EDS)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并在JSMJEOL.5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进行磨损表面形貌观察和磨损机理分析。2试验结果及分析图1是Cu.Cr-Zr合金在未加电流时进行4h的磨损试验后的磨损形貌。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磨损

7、滑动方向上有明显的犁沟和切削痕迹,还有一些较大的片状层,为磨损过程中产生的转移附着膜。说明磨损过程中存在着粘着、塑性变形、转移膜断裂脱落及显微切削等现象,表明磨损形式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金属热处理》2005年第30卷增刊(a)显微切削痕迹(b)转移附着膜图1.Cu.Cr-Zr合金在未加电流时的磨损形貌Fig.1MorphologyofwornsurfacesofCu-Cr-Zralloywithoutelect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