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

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

ID:51413403

大小:510.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3

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_第1页
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_第2页
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期矿山测量NO.32015年6月MINESURVEYINGJun.2015doi:10.3969/j.issn.1001—358X-2015-03.18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汪达文,秦晨西(1.泰安市地理信息中心,山东泰安271000;2.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摘要:在级索煤矿16E102、16E104、16E106及16E108工作面地表建立移动观测站,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有关的岩移参数,并得出相应结论。关键词:充填式;岩移观测;移动参数中图分类号:3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358X(

2、2015)03—0052—03级索煤矿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及微山县留通过管路输送至原条采工作面采空区。庄乡交界处,东西平均长约5.8km,南北平均宽约充填开采设计先充完整个采面的所用条带采空1.2km,面积5.5795km。矿区内地形平坦,地势由区,再回采煤垛。充填时,先充8m,留2m作为切东向西逐渐降低。首试填充选择在地面无建筑物区眼;回采时,先回采6m煤垛,再充填4m,和先前充域的16E102、16E104、16E106及16E108工作面进填体连成一体作为支撑顶板的岩柱,岩柱抗压强度行,该采区处于东一采区西北部,东至一88回风大≥1MPa。再将剩余4m煤柱采出,全断面支护顶巷,西

3、至井田边界二、三拐点连线,南至一90运输下板,最大控顶距为8m,最小控顶距为4m,柱、排距山,北至B15断层保护煤柱线。走向平均长810m,为1.5m。倾斜平均宽120m,面积0.14km。本区开采煤层为其支护设计依据:石炭系太原组16煤层,煤层倾角5。~10。,赋存稳定(1)参考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最大平均支护强~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煤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度40KN/m。煤层,易于开采。16煤层厚度0.98~1.4m,平均(2)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1.21m。开采垂深为120~200m左右。工作面直2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与测量接顶为十下灰岩,致密坚硬,局部有泥岩伪顶,直接顶为Ⅱ级Ⅱ类极

4、稳定顶板;直接底为泥岩,为中等坚为保证本次测量工作顺利进行,在测量工作开固底板。始前,收集了以下资料。(1)近年来各测绘单位在级索煤矿矿区施测的1充采方法、支护方式GPS控制测量成果及精度评定结果。依据《级索煤矿建筑物下特殊开采方案设计》批(2)该测区国家Ⅱ、Ⅲ、Ⅳ等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复,级索煤矿东翼在村庄下及建筑物下开采,采用充资料。填条带开采方法,其充填宽为12m,采宽为10m。2.1地表移动观测站布设情况简介采用炮采方式采煤,采高平均1.2m,一次采全高。为充分反映地表移动与变形规律,在该矿的实采用SGB一40T型刮板运输机运煤,单体液压支柱带验区三上方布置了三条观测线,共布设岩移

5、点65木帽支护顶板,全断面支护方式,矸石浆充填法管理个。沿16E102、16E104、16E106、16E108条采工作顶板,循环进度1.5m,采取连续开采间隔充填的方面走向方向布设一条观测线,垂直于16E102、式,即:每条采硐连续推进6.0m充填4m再采4m。16E104条采工作面走向方向各布设一条观测线。待二次充填体凝固,抗压强度≥1MPa时,方可进行为了保证观测质量,观测线均具有足够长度。各观再次采煤,直到将整个煤垛采完。如此循环作业,将测线两端均布设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工作测点外整个采面采完。端至控制点的距离不少于50—100m,并且保证控制充填采用膏体,即将矸石、粉煤灰、水泥

6、、水、添点位于开采影响范围之外。工作测点的布置,在保加剂等混合物在地面经搅拌机搅拌,用充填工业泵证满足资料分析又节省经费的前提下,将工作测点52第3期汪达文等:充填式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建立与数据分析2015年6月间距离布置为20m。素描,分别在初期和末期进行两次全面观测。高在观测站设计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取用各参数,程测量采用日本TopconDL-101C电子水准仪及条参照《煤矿测量手册》取定各参数如下¨]:形码水准尺按四等水准的测量规范要求进行观测。走向移动角:6=76。;上山移动角:y=76。;下山在平面位置的测量中,水平角观测及距离测量按I移动角:JB=76.6一;级导线规范要

7、求,采用日本尼康DTM830观测两个最大下沉角:0=90。一0.7;松散层移动角=测回,允许闭合差±10I/n。45。;(3)日常观测。所谓日常观测工作,指的是在首煤层移动角修正值:Ziy=A8=△=20。;为煤次和末次全面观测之间按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变层倾角。化适当增加的水准测量工作。首先,为判定地表是2.2地表移动观测工作否开始移动,在回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0.2~0.5地表移动观测工作可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H。)后,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