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

ID:51414328

大小:3.6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23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_第1页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_第2页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_第3页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_第4页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10.16539~.ddgzyckx.2015.04.001~(Volume)39,期(Number)4,总(SUM)147大地构造与成矿学页(Pages)555~570,2015,8(August,2015)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南海共轭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高金尉1,2,吴时国19彭学超3,董冬冬,范建柯,贾连凯一,周金扬4(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国土资源

2、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4.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000)摘要:南海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与典型洋陆转换带相比有其特殊性,南海共轭被动陆缘的构造运动、火山活动以及海底地形的差异表明南、北洋陆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构造特征。本文利用多条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重力异常数据,研究南海共轭被动陆缘洋陆转换带构造特征差异性,探讨南海被动陆缘的类型和伸展模式。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转换带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前缘铲状断块为界与洋壳区分,发育有裂陷期断陷、火山带(埋藏海山带)

3、和不十分发育的向海倾的掀斜断块带;另一类则以海山为界,发育裂陷期断陷、宽缓的低凸起和火山或海山。深反射地震特征显示出了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南部以裂陷期断陷和明显的向海倾的掀斜断块为特征,以前缘铲式断层为界与洋壳区分。自由空间重力异常由陆向海从高异常值过渡为低异常值再到高异常值,预示着地壳由陆壳一过渡壳一洋壳的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共轭被动陆缘更可能属于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洋陆转换带的构造差异主要受岩石圈差异伸展变形控制。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珠江口盆地;西北巴拉望盆地一礼乐盆地;差

4、异伸展中图分类号:P5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015)04—0555.016型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换带则很少具有裂陷期岩浆0引言活动,但出露蛇纹石化地幔并具有拆离断层和大量洋陆转换带(Continent.OceanTransitionzone,向海倾的掀斜断块(Hopkinsoneta1.,2004;P6rez.COT)在全球被动大陆边缘广泛分布,尤其是以伊比Gussiny6eta1.,2006;Femandezeta1.,2010;Zhuet利亚一纽芬兰非火山型被动大陆

5、边缘和格陵兰岛~挪a1.,2012)。威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洋陆转换带的研究最为典南海位于华南大陆南部,处于欧亚板块、菲律型(Frankeeta1.,2011)。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转宾海板块和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交汇位置,是西太换带典型的特征主要包括大量的火成岩堆积、同岩平洋地区最大的边缘海盆地之一(LaFond,1966)。南浆期向海倾反射层(SDR)、向陆倾的断层和岩浆底侵海共轭大陆边缘的不对称性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形成的下地壳高速层(Ceramicolaeta1.,2005;Praeg之

6、一,而且南海南北陆缘的构造属性曾存在着较大eta1.,2005;Geoffroy,2005;Schnabeleta1.,2008;争议(Ludwigeta1.,1979;TaylorandHayes,1983;刘Hirscheta1.。2009;Fernandezeta1.,2010);而非火山光鼎,1992;Fengeta1.,1992;姚伯初,1993;李思田收稿日期:2013-12-18:改回日期:2014—07-08项目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28208)、中国科学院战

7、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1030102)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6-004—06)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高金尉(1985一),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底构造与深水油气研究。Email:gjwei2008@163.com通信作者:吴时15~(1963一),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研究。Email:swu@qdio.ac.cn556斟第39卷等,1998;宋海斌等,1998),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等,1997;李家彪,2005)。南海边缘这种独特的构造明南海南北陆

8、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但是其具体属应力场环境也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盆地(图1)。于火山型还是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抑或是二者之南海3500111的水深线大略勾勒出了南海海盆间的过渡类型仍存在争议(Nisseneta1.,1995;Yanet的轮廓(Briaiseta1.,1993;Braitenbergeta1.。2006)a1.,2001;ClifandLin,2001a,200lb;丘学林等,根据地形地貌和地球物理特征,南海海盆可以划分2003;阎贫和刘海龄,2005;李家彪,2005;Su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