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

ID:51414364

大小:299.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_第1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_第2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_第3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1卷第l6期人民长江Vo1.41.No.162010年8月YangtzeRiverAug.,2010文章编号:1001—4179(2010)16—0005—0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线路比选毛文耀,左丽2(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100038)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起点位于丹江口水库的陶岔闸,终点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薛寨北(沙河南岸),全长238.742krn。渠线受陶岔渠首、方城垭口、穿黄工程3处控制点的约束,总体走向先由西南向东北.再向正

2、北方向布置,经过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邓州、镇平、方城4个县市和卧龙、宛城两个城郊区,以及平顶山市的叶县和鲁山县。沿线穿越大小河流131条,灌溉渠系45处,公路227处,铁路4处,全部采用立交型式。简要介绍了渠线选线方案、设计比选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关键词:总干渠;渠线布置;陶岔一鲁山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图法分类号:TV67文献标志码:A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山前倾斜平原布设,总体呈北东方向过汉淮分水岭的干渠的起始段,采用明渠输水。供水范围包括南阳、平方城垭口至平顶山市叶县保安镇,逐渐折转北西

3、向,穿顶山、漯河、周口等4个省辖市及9个县级市和县城。越伏牛山东部山前古坡洪积裙及淮河水系冲积平原后供水对象以城市供水为主,还包括中线一期工程唯一缘地带,止于薛寨。的农业供水对象,即河南省刁河灌区。该段共分配北南阳盆地地势北高南低,高程自200m渐降至调水量14.84亿m,其中城市供水8.84亿m,刁河灌80m;方城垭口以北伏牛山东部山前丘陵地势西高东区农业供水6亿m。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长江勘低,南高北低,高程自180m逐渐降至117m。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反复现场调研,重点对刁河南总干渠沿线地貌形态以低矮的垄岗与河谷平原交岸渠段、湍河渠

4、段、靳庄水库段进行了优化比选。选定替分布为特征,间夹基岩残丘。南段穿越南阳盆地北渠线起点位于淅川县陶岔闸下游消力池末端公路桥下部边缘,属汉水流域;过汉淮分水岭方城垭口进入淮河游,终点位于沙河南岸鲁山县薛寨北,全长238.742流域。km,其中渠道长227.748km,建筑物长10.994km。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渠线存沿线共布置各类大小建筑物437座,其中河渠交叉建在3个控制点。筑物30座,左岸排水建筑物101座,渠渠交叉建筑物(1)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工程位于河南省淅JlI县45座,铁路交叉建筑物4座,公路交叉建筑物227座,九

5、重乡陶岔村,丹唐分水岭汤山禹山垭口南侧,于分水口f-j11座,节制闸10座,退水闸9座。1969年动工兴建,1973年建成。建设时就考虑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的需要。闸前已修建4.4km长的l地形地貌引渠至丹江口库区,闸后也已建成8km的渠道,目前陶岔至鲁山段总干渠位于河南省西南,西北部为主要向河南省南阳刁河灌区供水。经过论证,南水北伏牛山山地,东部为淮河平原和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调中线工程仍选择陶岔作为渠首工程。的豫南山地,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渠线起始于南阳盆(2)方城垭口。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唐白河地地的西部边缘地区,沿伏牛山脉南麓山前岗丘地

6、带及区进入淮河流域,必须穿越汉淮分水岭。汉淮分水岭收稿日期:2010—06—30作者简介:毛文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6人民长江2010年由西部的伏牛山脉和东部桐柏山脉构成,恰好在方城避开大的城镇,保持水面与地面大致持平,线路总体向附近突然下陷,形成一个宽达数千米的低而平坦的缺北绕行,长度为157km。口,地理上称“南襄隘道”或方城垭口,地面高程仅约方城垭口至鲁山段:直线长约55km,为避免穿150m。宋代曾试图沟通江淮漕运,集十万民工挖河山,线路沿伏牛山东麓绕行,实际长度82km。未果,遗迹尚存。此处为中线总干渠必经

7、之地。根据3.1刁河南岸渠段方城垭口处地形、地物,适合总干渠线路布置的范围有总干渠在刁河南岸需穿过南阳九重岗地,此段岗1~2km。经综合比较,总干渠线路选择在方城县东南地长约8.0km,地面高程一般为160~180m,最高处3km处的东八里沟通过,此处距宋代古运河遗址约为186.0rn。此段总干渠的设计水位为147.210~300m。146.889m,设计流量为350m/s,加大流量420m/s。(3)沙河交叉建筑物。沙河渡槽位于鲁山县,交在以往的研究中,对此段线路曾经作过多种方案,经过叉点上游12km处建有昭平台水库,交叉点下游12比较,选定

8、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方案,分别为东线方案和km处建有白龟山水库。总干渠由南向北输水,两个水西线方案。由于东线方案线路较长,按1/25000渠道库之间是穿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