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

ID:51414389

大小:452.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_第1页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_第2页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_第3页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_第4页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2012往第2期1月农业工程学报TransactionsoftheCSAE、,01.28No.2Jan.2012239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汪邦稳1,一,肖胜生2,张光辉1,杨洁燃,张利超2(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2.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29)摘要:研究不同类犁降雨下土地利用/覆被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对于科学指导植被建设和控制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南方红壤区典型小流域8种不同利用土地的径流、泥沙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十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差异明显,

2、且各利用土地的径流和泥沙流失的变化对雨量雨强变化的响应不同;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调控排序为果园>旱平地>油茶>弃土场>水保林>坡耕地>水田>裸地,泥沙调控排序为果园>油茶>旱平地>水田>裸地>水保林>坡耕地>弃土场。因此,具有水土保持措施的果园保水保土最好,而裸地产流最大,坡耕地和弃士场泥沙流失最多,产流和产沙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关键词:径流,泥沙,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红壤doi:10.3969a.issn.1002—6819.2012.02.041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l002—6

3、819(2012)一02—0239—05汪邦稳,肖胜生,张光辉,等.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39——243.WangBangwen,XiaoShengsheng,ZhangGuanghui,eta1.StudyonrunoffandsedimentyieldcharacteristicsunderdifferentlandusesinredsoilareaofSouthernChina[J].TransactionsoftheCSAE,2012,28(2):239--243.(inChinesewithEnglishabs

4、tract)0引言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环境问题,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严重威胁着粮食和生态安全【1】。南方红壤区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之一,同时,该地区也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地和果业发展地之一【2】。加强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下的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可以为南方红壤区的水土保持规划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明显分异的水土流失效J匣【3。51。当前,对不同土地利用下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主要以标准径流小区和小流域为单元,分析坡面或流域尺度径流、泥沙流失特征变化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的响应,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6-10】。对南方红壤区,相关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多集中在裸

5、地和不同水十保持措施下的小区对比试验⋯o31,而针对实际的土地利用类型,定量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效应尚鲜见报道。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是小尺度研究的常用手段【14】,可以方便、准确地测定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利用土地类型的径流、泥沙变化规律115-17】。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水土流失研究中已成为主要方法之一【18。201。本文以人工模拟收稿日期:201l-01.2l修订日期201l一10一08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901047):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0909)作者简介:汪邦稳(1981一),男,汉族,安徽肥西人,工程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侵

6、蚀与环境。南昌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330029。Email:bangwenbest@126.com※通信作者:杨洁(1958一),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森林培育。南昌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330029。Emaii:zli埘@126.gom降雨为手段,以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典型代表——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左马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常见的8种利用土地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的流失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南方红壤水土流失区的植被重建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左马小流域面积3.18km2,位于江西赣州市于都

7、县城南30km处,属赣江的贡水支流上游,以丘陵岗地地貌为主,海拔108~314m。坡度一般为0~250,部分高丘、低山大于250。小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多年平均降雨量l507mill,降水年内分配不均,4—6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7.50%。该小流域属于全国八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流陂项目区范围,治理后的利用土地以林地、耕地、园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77.03%、12.00%和7.19%,其他利用土地占3.78%。其中,林地经过“乔+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