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

ID:51416511

大小:298.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3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_第1页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_第2页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_第3页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_第4页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资源调查与环境第3】卷第1期2010矩RESOURCESSURVEY&ENVIRONMENTVoI.31No.1文章编号:1671—4814(2010)01—60—06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黄俊宝(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福州350002)摘要:福建省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选取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地质环境条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质量指数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利用MAP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全省圈定出28个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福建省中图分类号:X14文献标识码:A建国以来,福建省矿业经济蓬勃发展,矿业开发为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给福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据2004年矿山

3、调查,福建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8种,探明储量的矿产7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26种,非金属矿产47种,水气矿产2种,全省已探明储量的固体矿区数867处(含共生矿产),其中煤矿138处,金属矿379处,非金属矿350处。探明大型矿床50处,中型矿产102处。全省累计上储量表的固体矿产矿区635处,其中特大型矿区3个、大型矿区47个、中型矿区107个、小型矿区478个。全省73种矿产已开发利用,开采矿石总量13822.33万吨,矿业从业人员105983人,矿业总产值793630万元。福建省矿山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

4、问题有: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水土流失、水土污染、水均衡破坏以及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滑流矿山地质灾害等,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的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进行矿区地质环境调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定,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质环境加以监测、治理,是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收稿日期:2009—06一O1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基金项目(E2004]020—07)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黄俊宝(1980~),男,硕士,主要从事地质

5、灾害防治与预警研究。第31卷第1期黄俊宝:基于MAPGIS的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析61本文基于MAPGIS,从地质学、地理信息学、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规范化且试图能反应矿山地质环境特性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式,为合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制定合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政府决策等提供理论基础。1评价模型的建立本次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主要是在综合分析各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特点、分布特征、危害程度的基础上采用质量指数模型方法,对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分区。即按一定的标准

6、,将全省矿山区域划分为若干评价单元,采用专家评分法,赋予各个评价单元所有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因子)一定的评价值,以表示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评价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对每一评价单元均按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计算其质量指数,根据质量指数即按质量等级进行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分区并综合评价。2评价方法的具体实现2.1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正方形网格单元的划分方法,以100km为一单元格,共划分为1250个评价单元。2.2评价因子的选取与赋值细致深刻的地质分析是评价结果正确与否的保证。从矿山地质环境专业分析结果及各因子的相互

7、关系及层次关系,可综合为以下四个层次: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一矿山数量、矿山规模、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数量、灾害规模、废水废液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矿山土地占用及破坏、开采方式、危害与损失等。地质环境条件一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可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来表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一矿产资源分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一治理对象、治理工程量、治理经费、治理周期。结合以采矿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主,兼顾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原

8、则,选取出与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相关的12项因子,按其重要性进行赋值,各因子质量评价及赋值标准见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根据《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结果评定;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表征,利用《福建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图1:500000》;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引用《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成果;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据表2确定。2.3权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