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

ID:51418176

大小:9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4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_第1页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_第2页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_第3页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_第4页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2第3单元 化学与材料的发展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单元课题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屮错误的是()A.生产普通玻璃和普通水泥的原料屮都含有石灰石B.生产陶瓷和普通玻璃的原料屮都含有石英C.某些合成橡胶可用做生产黏合剂的主要原料D.生产水玻璃和玻璃的原料屮都含有烧碱【解析】黏合剂的基本成分是黏料,常见的黏料有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合成橡胶以及混合型黏料。水玻璃是能溶于水的硅酸盐,一般用石英和强碱做原料,例如用石英和氢氧化钠制取硅酸钠水玻璃。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生成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答案】D2.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制陶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B.制作陶器一般

2、分为制泥、成型、干燥、烧成等步骤C.制陶过稈屮温度越高越好,这样制得的陶器牢固D.在氧化气氛屮烧制得灰陶,在还原气氛屮得红陶【解析】制陶的原料是黏土,故A错误。制陶过程中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会使陶器变形,故C错误。在氧化气氛中,铁元素以Fe?03的形式存在,得红陶,在还原气氛中,铁元素以FeO的形式存在,得灰陶,故D错误。【答案】B3・根据陶瓷的生产原理,可以得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1以含硅物质作为原料②主要产物是硅酸盐③反应条件是高温④反丿应原理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解析】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含硅

3、酸盐的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的是复杂的物理(熔化)、化学变化(硅酸盐参与的反应),产品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答案】C4.制取下列物质,无需用到二氧化硅的是()A.玻璃B.水泥C.粗硅D.光导纤维【解析】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Na2CO3).石灰石(CaCO3)和石英砂(SiO2);制造水泥的原料为石灰石和黏土;制造粗硅的原料是SiO2;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SiO2o综上所述,不用SiO?为原料的只有水泥。【答案】B4.在下列粒子中,其形状不是正四血体的是()A.P4B.[SiO4]4"C.CH4D・CH3C1【解析】P4>[SiO4]4和CH

4、4的形状都是正四面体,CH3C1的形状不是正四面体。【答案】D5.汉代器物上的颜料“汉紫”至今尚没有发现具自然存在的记载。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进行超导材料研究时,偶然发现其成分为紫色的硅酸铜锁(化学式:BaCuSi2Ov,Cu为+2价),下列有关“汉紫”的说法屮不正确的是()A.用盐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C.易溶于强酸、强碱D.性质稳定,不易褪色【解析】“汉紫”能稳定存在至今,说明其性质稳定,不易褪色,不易与酸、威反应。“汉紫”中Ba为+2价,Cu为+2价,Si为+4价,则x=6o【答

5、案】C6.在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陶瓷材料被称为“支撑未来高新技术的尖端材料”,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信息、医疗、交通运输等许多领域,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A.新型陶瓷材料和传统陶瓷材料都是硅酸盐材料B.新型陶瓷材料又叫精细陶瓷或高性能陶瓷C.制造新型陶瓷制品的原料以沢然矿物为主D.现在已经制造出的新型陶瓷材料大都性能优异,具有很好的延性和超犁性【解析】新型陶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已经远远超出了硅酸盐的范围,不再是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故A是错误的。制造新型陶瓷制品所用的原料已从天然矿物发展为人工合成的超细、高纯的化工原料,故C错误"目前,人们成功制造出

6、的许多新型陶瓷材料,虽然性能优异,但仍然属于脆性材料,延性不会很好,故D错误。【答案】B7.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屮,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半导体材料碑化镣B.吸氢材料锚银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超导材料K3C60【解析】本题借用新材料来考查元素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即考查对元素的粗浅认识。A项中,种位于VA族,傢位于IIIA族,全为主族元素;B项中,爾位于IIIB族,M位于VHI族,没有主族元素;C项中,硒位于VIA族,锌位于IIB族。符合题目要求;D项中,K、C均为主族元素。【答案】C4.下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7、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rtl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钳构成,电池屮发生的反应为:TiOz/S-^—TiOo/S^激发态)TiO./S-TiOo/S'+eAmI3_+2e_->3r2TiO2/S++3r-*2TiO2/S+1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一离了在镀钳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钳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屮I和【3一的浓度不会减少【解析】电池工作时,I离子应在负极(染料敏化TiCh电极)失去电子,B项错误;该电池通

8、过两极及电池中的有关反应最终实现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由电池中有关反应可知,「和【3「的浓度最终没有变化,D项正确;由电子流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