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doc

[精品]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doc

ID:51423172

大小:6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4

[精品]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doc_第1页
[精品]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品]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首届绿洲发展论坛综述发展绿洲农业推动生态经济2()1()年7月11日至13日,首届绿洲论坛在张掖市隆重举办,23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生态可持续,绿洲更和谐"这个主题,秉承绿洲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干旱地区绿洲保护与城乡统筹发展、绿洲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综合管理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为促进张掖、河西地区乃至西部绿洲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翟虎渠在题为《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的报告中,论述了新中国

2、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他对未来5至1()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勾画:大幅度提高动植物生产能力,确保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实现农业自然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保护农业生态与环境;有效控制农业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生物安全;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功能性农业,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现代化;大力加强前沿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研究员路明作了题为《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建设中国现代农业

3、》的专题报告。他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入手,分析了目前农村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三大类,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目标的三次跨越,并从个体生态学——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生态理论和生产模式”、“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与环境友好的和谐型农业二生态系统与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观点,及“环境友好的和谐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的建立”等立体农业模式。中国著名冻土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国家基金委地学部主任程国栋认为,既要

4、认识水的自然属性,也要重视其社会、经济属性,才可能解决西北内陆流域的水问题;黑河流域水、生态问题及其治理走在国内外的前列,要考虑技术节水的局限性和传统灌溉的优势;黑河内陆河所有水管理的目标是:在流域内提高水的效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教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水利厅厅长约翰•兰弗德,指出"澳大利亚与张掖黑河流域面临同样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干旱以及气候变化。"在报告会上,他将澳大利亚在提高单方水的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的经验、澳大利亚在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及澳大利亚在水价

5、、水市场、水贸易方面的经验教训一一作了介绍。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讲座教授、主任,国际水文科协地下水委员会主席,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郑春苗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循环过程的最新监测手段和技术,并结合中国内陆地下水、盆地地下水赋有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计算机模拟进行了综述。“湿地国际”中首席代表陈克林提到“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人类的所有文明是由水系发育的,无论是古巴比仑文明、古埃及文明,还是中国的古代文明,都起源于河流湿地。历史上几乎所有城市的衰亡都是因为水源枯竭或水环境

6、被污染,导致整个城市甚至民族的衰败;凡有水环境的城市,就是有魅力的城市;如果没有健康的水环境,市民的饮水安全,还有城市灾害的防治、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的改善都无从谈起;保的关键之一;湿地主要的污染都是城市的不合理建设造成的,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破坏大多是城市盲目发展造成的。这是因为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最庞大、最复杂的人工与生态复合体,是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最主要载体。“要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性和基本功能,有效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甘肃省地矿局水

7、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丁宏伟,作了这样的表述:甘蒙西部黑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循环转化过程,历来是研究寒区、旱区水文与水资源的热点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黑河流域地跨南部的祁连山地槽褶皱、中部的河西走廊凹陷和北部的阿拉善合块及北山断块,是中生代以来历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地构造轮廓,地貌类型齐全,地层发育、第四系松散层主要分布于中下游平原。他认为,受构造——地貌条件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岀山地表水——中游盆

8、地地下水——中游盆地地表水(泉水)——下游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转化系统。护好湿地的4,确保淡水资源和大量食物来源的安全,是保护全球可持续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