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

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

ID:51425241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4

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_第1页
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_第2页
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型抗肿瘤药伊沙匹隆的临床地位和市场趋势屮图分类号: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08)12-0547-02伊沙匹隆(ixabep订one/Ixempra)是Bristol-MyersSquibb公司开发的一个细胞毒类微管稳定剂,2007年10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联用卡培他滨(capecitabine/Xelocla)治疗已经一种恿环类药物和一种紫杉烷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或局部进行性乳腺癌及单药治疗U经一种蔥环类药物、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和卡培他滨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或局部进行性乳腺癌患者。伊沙匹隆化学结构新,是迄今在

2、全球范围内获准上市的第一^埃坡霉素(epoth订one)类抗肿瘤药物。1开发背呆微管靶向药物,尤其•是紫杉醇(paclitaxel)和多西他赛(docetaxel/Taxotere)的上市己对多种肿瘤(包括妇科最常见肿瘤乳腺癌)的治疗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微管靶向治疗领域仍存在不少尚待改善的问题,如解决对紫杉烷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及接受紫杉烷类药物治疗后耐药肿瘤的疗效等问题。2作用机制微管是由□和P-微管蛋白异二聚化构成的一种聚合丝,它在细胞分裂及其生长等广泛细胞功能屮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微管为有丝分裂纺锤体的主要组份,而有丝分裂纺锤体则能在真核细胞分裂期间分离染色

3、体。微管具有复杂的聚合动力学性质,后者在呈现微管细胞功能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能与微管蛋白亚单位发生相互作用,由此干扰涉及有丝分裂微管动力学的化合物己被发现具有强力的抗肿瘤活性。这些抗冇丝分裂物质通常町分为微管去稳定剂如长春花属生物碱类药物和微管稳定剂如紫杉烷类药物,其屮紫杉烷类药物的临床和市场成功促使人们致力识别和开发其它微管靶向化合物,以期弥补现有药物的某些局限或不足。埃坡霉索是由黏细菌纤维堆囊菌(Sorangiumcellulosum)产生的一类天然产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被发现为一新微管稳定剂类物质。埃坡霉素A和B在体外呈强力抗肿瘤活性,包括对耐

4、紫杉烷类药物细胞系也具活性,但这两个化合物因存在代谢稳定性和药动学性质不良等问题,体内活性却羡为有限。为此,人们合成并筛选了300多个半合成埃坡霉素类似物,进而发现了先前曾被冠以代号为BMS-247550的伊沙匹隆。3研究数据伊沙匹隆为由天然产物埃坡霉素B经化学修饰将其结构屮的内酯基置换为内酰胺基而获得的一个半合成化合物,它能结合至微管上的B-微管蛋白亚单位,由此阻滞处在细胞分裂周期有丝分裂期屮的细胞,最终致使细胞死亡。伊沙匹隆在肿瘤模型(包括耐紫杉醉模型)中均显示出强力体外活性,在临床上的疗效和安全性也己获得某些研究的确认。一项总计包括752例转移性或局部进行性乳

5、腺癌患者的川期、开放性、随机试验比较了伊沙匹隆(每3周1次静脉内输注40mg/m22,而后停药1周)对单用卡培他滨(每3周前2周每日2次、每次口服1250mg/m2,而后停药1周)治疗的临床疗效。试验屮的受试者先前均接受过一种蔥环类药物和一种紫杉烷类药物治疗,且都已被证实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在转移性疾病状况下,自最后1剂蔥环类药物始3个月内肿瘤又呈进展或在完成辅助或新辅助疗法后6个月内疾病又复发;在转移性疾病状况下,risju-1剂紫杉烷类药物

6、始4个刀内肿瘤乂呈进展或在完成辅助或新辅助疗法后12个月内疾病乂复发。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疾病无进展存活时间。研究结果显示,伊沙匹隆联用卡培他滨能较单用卡培他滨统计学显著性地改善上述患者的疾病无进展存活时间,具体数值分别为5.7个月和4.1个月。另外,接受伊沙匹隆联用卡培他滨治疗妇女的客观响应率达35%,而单用卡培他滨纟R者的相应指标值是14%0另冇一项II期单组研究在126例转移性或局部进行性乳腺癌妇女屮评价了伊沙匹隆单药疗法(毎3周1次静脉内输注40mg/m2)的临床疗效。该试验的受试者均为“三重不丿'0性”刖

7、瘤患者,即均已被证实经一种蔥环类

8、药物、一种紫杉烷类药物和卡培他滨疗法治疗后疾病又在进展妇女。结果经独立放射学冋顾判定,伊沙匹隆治疗的客观响应率是11.5%。除此Z外,达到疾病稳定患者比例为50%,其屮14%个体的疾病稳定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4临床地位尽管蔥环类药物和紫杉烷类药物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领域属最有效化疗药物并常被用作一线疗法,但仍有许多妇女的肿瘤对这些药物没有响应,且儿乎所有患者的疾病最终都会进展。至于治疗失败的原因,一种合理的假设是源白耐药性,包括内在性的和获得性的耐药。另外,蔥环类药物和紫杉烷类药物在辅助疗法屮的应川增加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转移性乳腺癌耐药患者的比例。因此,临床上迫切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