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

ID:51433609

大小:485.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22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_第1页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_第2页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_第3页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_第4页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波技术基础7阻抗匹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阻抗匹配的重要性:使微波传输系统能将波源的功率有效地传给负载;关系到系统的传输效率、功率容量与工作稳定性;关系到微波元器件的性能以及微波测量的系统误差和测量精度。阻抗匹配的分类:无反射匹配共轭匹配阻抗匹配传输线的电路理论无反射匹配负载匹配—负载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匹配条件:匹配后传输线状态:负载经匹配后不产生波的反射,传输线上呈行波状态。波源匹配—波源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匹配条件:匹配后传输线状态:波源经匹配后对传输线不产生波的反射。实际情况:负载不匹配而产生反射波,但波源匹配将不产生二次反射。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共轭匹配特点:负载吸收最大功率的匹配。匹配条件:传输线上任一参

2、考面T向负载看去的输入阻抗与向波源看去的输入阻抗互为共轭,即如图:T处向负载看去:向波源看去: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根据电路理论,图中吸收最大功率的条件为:即:两者的电阻应相等,电抗的数值相等,而性质相反。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匹配下的负载吸收功率情况负载吸收功率可表示为:无反射匹配情况可见负载吸收的功率为源输出功率的一半,而另一半消耗在内阻上。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共轭匹配情况可见(等号仅在传输线无耗,和为实数,即成立)注意:共轭匹配时,线上可能存在反射波,反射系数不为零,但经多次反射后,负载所得到的功率比无反射匹配负载时还要大。★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负载失配,

3、产生“频率”、“功率”牵引,导致工作不稳定。实际工程上的匹配是指在某一给定频率范围内,反射系数或驻波系数小于某规定值。负载匹配的其它优点传输线的功率容量最大传输线的效率最高微波源工作较稳定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匹配网络的要求:①简单、易行、可靠;②附加损耗小;③频带宽;④可调节,用以匹配可变的负载阻抗(仅用于测量系统)。阻抗匹配的方法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阻抗变换器置于特性阻抗不同的均匀传输线之间或传输系统与负载之间起阻抗匹配作用。常用的匹配方法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情形I情形II对于该图所示的结构,容易推导要使T处由于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实数,因此,阻抗变换器原则上

4、只用于匹配纯电阻负载,即,所以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时,则若负载值为复数,仍可使用阻抗变换器,只需将接入点选在电压波节或电压波腹处。通常选在电压波节处接入为宜,可使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小于主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阻抗变换器带宽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相对带宽5.5%相对带宽15.6%特性阻抗Z0=50欧姆阻抗变换器带宽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特性阻抗Z0=50欧姆负载阻抗越接近特性阻抗,匹配效果越好阻抗匹配器属于点频匹配,即使考虑一定的反射容限,相对带宽也较窄,特别是在阻抗变换比较大的情况下。多节阻抗变换器,可获得更宽的工作频带两节阻抗变换器由两节

5、不同特性阻抗的传输线段级联而成。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在最佳频响特性下,两节变换器的特性阻抗分别为:其中:称为变换比。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课后设计作业:请用matlab计算并讨论带宽问题,特性阻抗50欧姆,负载阻抗800欧姆,分别用单支节和双支节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给出计算结果并比较带宽(驻波≤1.2),中心频率可以任意选定。(可以3个同学为1组(自愿组合),参加讨论,用图形曲线表示并打印,给出结论.本周5交)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单支节匹配器是在距离负载d处并联或串联长度为L的终端短路或开路的短截线构成。调节d和L就可以实现阻抗调配,从而达到阻抗匹配目的。单支节匹

6、配器串联支节并联支节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设计并联单支节匹配器的任务在于确定负载到参考面的距离d和支节长度L。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来计算。并联单支节匹配器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该方法计算较为复杂,可根据负载的具体情况,分两类讨论:第一种情况:为纯阻负载,即支节接入位置:支节长度:解析法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第二种情况:为复数思路:先计算出波节的位置,接入点处的输入导纳值便为实数。最后可算出: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求解较为简单,可分为两个步骤。1.找出负载归一化导纳值在导纳圆图中的对应点M作等反射系数圆交的匹配圆与A、B读出点M顺时转至A、B的长度、读出A、B处得导纳

7、值、图解法2.在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顺时转至点DC、D间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在处并联一个短路支节:由导纳圆图中的短路点C顺时转至点C点与该点的距离即为支节归一化电长度。用图解法计算:串联单支节与计算并联单支节完全类似,但这时应在阻抗圆图上进行。用解析法计算:采用并联支节相似的分析(此时用阻抗而不用导纳),可得串联支节接入位置串联支节长度为串联单支节匹配器传输线的电路理论—阻抗匹配优点:匹配不同负载时,只需调节支节长度L,无需调节d;三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