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

ID:51439429

大小:339.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4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_第1页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_第2页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_第3页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总第146期doi:10.3969/j.issn.1005—2798.2011.10.018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宁超,郭辅臣(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摘要:东濮含煤区构造极其复杂,且断层之间相互切割,将煤系地层切割成不同形态的断块。东濮含煤区内的构造形态对煤层的赋存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的控煤构造有伸展裂陷、褶皱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因此,对含煤区内构造控煤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构造;构造控煤;断裂;褶皱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98(2011)10—0041—04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矿产能

2、源之一,但随着40。,局部因断层作用,地层倾角可达60。以上。开采年限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一批老的矿山本区断层基本为正断层,只在本区的东北部有两已面临枯竭,而探明的后备资源明显不足。为了保条落差较小的逆断层。正断层断距一般较大,延伸较证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稳定、协调及可持续发展,远者较常见。根据展布方向不同,将本区的断裂构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矿产资源地。随着对东濮含煤区归纳为三组,即近EW—Nww向(N60。一90。w),NW的不断勘探,发现该区二叠系山西组二煤厚度较大,向(N30。一60。W)及NNE—NE向(N10。一60。E)平均4~6m,局部受构造影响,厚度可达8~1

3、0m。(见图1),而现今呈现的是多期构造形迹叠加表现整个东濮含煤区面积巨大,资源储量极其丰富,是非出来的结果,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构造图像J。构造常重要的后备资源接替基地。含煤区的分布受控于主要位于含煤区的中部,且三组构造相互交织,构成区域构造,形成了多种构造控煤形式,一定区域范围了本区基本的构造格架:即平面上呈大小不同,形态内同期构造变形,往往具有一些成因的内在联系和各异的断块,剖面上又组合为地堑式、半地堑式、地共同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构造垒式及阶梯状抬斜断块等形式。具有不同控制作用J。因此在现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其构造控煤作用,对研究区内煤层赋存状态、分布情

4、况、寻找有利含煤区段及为以后探索煤炭资源开发、指导煤矿开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J。1含煤区概述东濮含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北起豫冀省界,南、东都以黄河为界,西至京广铁路。主要分布于清丰、南乐、濮阳、内黄、范县、台前等县市,含煤区面积约3.5万km。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共有6个含煤段(组),含煤50余层,煤系地层厚度约400~600m。二叠系山西组二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厚图1东濮含煤区构造纲要度较小,分布不甚稳定。3构造控煤特征2区域构造特征3.1含煤区构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构造非常发育,以断裂为主,褶众所周知,褶皱是岩层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长皱也发育。地层产状不

5、甚稳定,但倾角一般大于期作用,发生塑性形变而形成波状弯曲,而断裂是岩收稿日期:2011-06-09作者简介:宁超(1956一),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副教授,从事矿产普查与勘探、煤矿瓦斯及煤矿矿井水防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41宁超等:东濮含煤区构造控煤特征分析第20卷第10期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对煤层在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本文所述的构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完整性受到破坏j。但褶皱造控煤仅指含煤建造形成之后,对含煤建造的赋存和断裂之间存在着诸多内在和外在的联系,探讨本和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的地质构造。区褶皱、断裂之间的关系,对指导本区确定赋煤单元3.2.1控煤构

6、造边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伸展裂陷控煤。伸展裂陷控煤是本区最3.1.1褶皱与断裂的关系为重要的控煤形式,指的是在基底拉张应力作用下研究表明,本区褶皱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所形成的正断层对含煤建造的改造作用。与一如下两种:般断层不同,这种构造不仅使老地层产生变形,而且1)褶皱构造的形成受控于断裂,即由于断层还伴有新地层形成,断层面常呈上陡下缓的犁形。的发生而产生(伴生)了褶皱(见图2)。最显著的就是聊兰断层,在基底滑脱断裂作用形成的,表现形式为向上发育的犁状断层近地表陡倾,对压型背斜而向深部产状变缓转平,并切人滑脱面内J。/冉/\本区与上述断层作用有关的赋煤负向单元,按结构可划

7、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单断型和双断型。①单断型:仅凹陷一侧有高角度主干断层发育,另一图2褶皱构造授控于断层作用不意侧断层规模很小或无断层发育;其剖面形态常成簸这种现象本区内较普遍,区内的中小型褶皱多箕状。以东志断陷为例(如图3),沉积中心靠近主属这种情况,表现在规模较大的断层旁侧发育不对干断层(元村断层一侧),向主干断层一侧沉积厚度称的褶皱或两断层之间发育对称褶皱。如东志向斜增大;断陷内重磁场局部异常。靠近元村断层,含煤依附于元村断层,白壁向斜和卫辉向斜均依附于青建造埋深最大;随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