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

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

ID:51447704

大小:2.00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4

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_第1页
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_第2页
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6期(总第199期)机械工程与自动化No.62016年12月MECHANICALENGINEERING&AUTOMATIONDec.文章编号:1672-6413(2016)06-0084-03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王敏,李飞,龚远,陈聪聪,陈代根(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四川绵阳621010)摘要:以某手机后盖为研究对象,采用ProENGINEER4.0完成产品的三维实体造型,运用Moldflow软件对注塑件的不同浇口位置进行“快速充填”模拟流动分析,从产品的流动前沿温度、充填时间和熔接痕对三种浇口位置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浇口位置,

2、为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生产周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关键词: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0引言2浇口位置优化设计在模具设计阶段,鉴于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和2.1最佳浇口位置产品特征的复杂性,尤其是当有较多倒扣存在时,则会根据产品的属性,采用点浇口进浇。利用Moldflow用到复杂的模具成型机构,所以选择合适的浇口位置分析模块,系统根据模型几何形状、塑胶的流动性以及关系到注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和成型质量的保证。在相关工艺参数,分析产品上不同部位进浇的合理性以实际注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熔接痕、气泡、短射等缺及最适宜进浇

3、的位置。通过分析,可确定最佳浇口的陷,而根据经验选择的浇口位置往往不尽合理,无法保大概位置,结果如图3所示。该产品的最佳进浇点在证整个型腔内的流动平衡。Moldflow作为一款模拟节点N2880附近,测试值为1,图3中的深色区域为流动分析软件,可完成模具开发设计的整个流程,及时最佳进浇位置,其他颜色区域的进浇合理性均低于这避免注射成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从而有效缩短产品的个区域。[1-4]设计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本文运用Moldflow软件对某手机后盖进行模拟流动分析,从而获得最佳浇口位置。1有限元模型建立1.1模型创建及网格划分以尺寸66mm×43mm×5mm的手机后盖为

4、例,采用ProENGINEER4.0完成产品三维实体造型,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最小厚度为1mm,属薄壁壳体件,表面光洁,不允许有擦伤、缩痕、流痕、熔接痕、缺口等外观缺陷,不允许出现较严重的翘曲变形,且保证外壳配合良好,故分型面设在制件的内表面,确定合理的注塑工艺是该产品成型的主要问题。通常,网格的边长值为产品最小厚度的1.5倍或稍图1手机后盖三维造型图2网格状态[5]大时就可保证分析精度。本例网格边长取1.5mm,表1主要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使用双层面类型进行网格划分、调整及修补,结果如图参数数值2所示。三角形网格最大纵横比为31.152,匹配百分模具表面温度(℃)60比为9

5、1.7%,网格的匹配率高于85%,足以符合熔体温度(℃)200Moldflow分析的前处理要求。开模时间(s)51.2材料选择及工艺参数设置顶出温度(℃)85ABS是一种常用的工程材料,无毒、无味、不透最大设计锁模力(t)5600.18明,具有良好的抗重击强度,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最大设计注射压力(MPa)144寒性、耐水性、耐油性和化学稳定性。本例选用型号为最佳浇口位置分析是从熔融塑胶在模具型腔内流AF303的ABS作为注塑材料,其主要注射成型工艺动平衡的角度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在设计模具时,既要参数见表1,其余均采用默认值。收稿日期:2016-03-20;修订日期:2

6、016-09-06作者简介:王敏(1987-),女,陕西户县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CAD/CAE/CAM、快速成型。2016年第6期王敏,等:基于Moldflow手机后盖浇口位置优化设计·85·考虑型腔的填充,又要考虑模具的成型机构,还要考虑内部温度分部整体均匀。三种方案的流动前沿温度如到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处等因素,所以分析得出的图4所示。这三种方案流动前沿处的温度均为200℃,最佳进浇点不能作为实际的进浇位置。该产品表面质但流动前沿流经型腔不同部位时,方案一和方案二的量要求高,不能简单地用软件默认的浇口来设计模具。温度从200℃到103.0℃发生变化,方案三

7、的温度从暂不考虑浇口大小、流道尺寸和冷却系统尺寸的优化,200℃到160.9℃发生变化,方案三的温度变化最小,仅对浇口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浇口说明方案三的型腔内部温度分部整体最为均匀。位置的选择应利于开模,在本例中设计了三种方案,分别为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每种方案除了浇口位置不一样外,其余的工艺参数都一样。通过“快速充填”分析,从产品的流动前沿温度、充填时间和熔接痕对三种方案进行流动模拟结果对比。2.2流动模拟结果分析2.2.1流动前沿温度流动前沿温度指前锋料流的温度。合理的温度分布应使流动前沿经型腔不同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