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优秀教案.doc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

ID:51450029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_第1页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_第2页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_第3页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_第4页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鸿门宴》优秀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容课题:鸿门宴第一课时一、导入 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二、介绍时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

2、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

3、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三、作家作品介绍1、司马迁介绍2、《史记》有关知识四、播放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朗读后正音。2、提问:“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

4、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故事情节:本文中心:鸿门宴本文线索:杀不杀刘邦本文顺序:时间顺序本文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宴前(幕后活动):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宴中(明争暗斗):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宴后(脱身除患):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

5、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四对主要人物1.雄主:项羽←→刘邦.2.谋臣:范增←→张良.3.武士:项庄←→樊哙.4.内奸:项伯←→曹无伤(曹虽未出场,影子同在)...五、布置作业: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第二课时一、讲解课文一、二两段: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

6、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是“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么?    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

7、刻,项羽如若人“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A、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第一件事“项伯夜访”。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

8、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B、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项伯来通风报信,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可以看出张良有何过人之处?刘邦的为人如何?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也与刘邦大惊失色束手无策形成对照。)刘邦狡猾,善于权变C、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