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

ID:51474646

大小:137.5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20-03-23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_第1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_第2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_第3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_第4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公共经济学迟文铁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PA中心1、概论2、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选择3、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4、国家预算5、宏观经济调控6、收入再分配一、概论公共经济学——PublicSectorEconomics——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政府的含义:第一层:狭义政府——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第二层: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第三层:公共部门——再加上“非金融性公共企业”第四层:再加上政策性官方金融机构在市场条件下,政府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活动——“非典”疫苗;社会财富分配——税收,救济等;行为的深度和广度后果及影响

2、经济效应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简单地说:一个对象:政府的经济行为两根支柱: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三个内容:税收、政府采购和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四大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探讨性一些基本概念:1、帕雷托最优——要使一部分人的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条件。2、公平——衡量标准两个: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3、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3、199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在0.34左右,目前已经逼近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在收入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只有4.7%,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则高达50%。预计到2010年,通过努力,我国有望维持0.45这个当前水平。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按照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这个得到比较广泛认可的速度,到2010年,我国城乡恩格

4、尔系数有望分别下降到30%和40%,初步进入20%-40%的富裕状态,2020年将分别下降到25%和35%,人民群众将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大实惠。来源:(10-1208:41上海证券报)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网络事业部数字前瞻“十一五”4、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市场失灵1、竞争失效;2、公共产品;3、外部性;4、市场的不完全性;5、偏好不合理;6、失业、通胀和经济失衡7、信息不对称;8、收入分配不公平。政府失灵1、代表性的局限;2、信息的有限性;3、对私人部门控制的有限性4、决策的时滞性5、实施的有限性6、政府干预后果的失控性

5、等5、混合经济体制——以社会目标补充私人目标,以政府经济决策补充个人经济决策,以政府调节补充市场调节的一种经济体制。6、第三部门——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建立、一般有公共资金参与的,执行某种政府职能或提供某种准公共产品,以民间方式开展经营活动的非盈利机构。5和6都可作为对政府失灵进行弥补的途径。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公共产品——政府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或劳务。三点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注意:河流、大山等是公共资源但消费上却有竞争性,所以它不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

6、的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并不需要增加供给成本;同时,任何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消费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准公共产品(混合)——具有公共产品部分特性的产品。如,路灯、但国道。公共产品的供给其有效供给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成本的合理分摊(税收水平)。有人提出:根据个人的收益来承担——太理想了。林达尔均衡——供给是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1、人是“自私的”(经济人)——存在着“搭便车”2、公共产品供给始终是不足的——因为有搭便车。搭便车(Free-rider):一方面,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济于事的

7、;另一方面,如果别人提供了公共物品,自己是不会被排斥在共同享有的圈子之外的。这就使公共物品对公众有好处,但提供者却无利可图。灯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外部性——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使得第三方受损或受益的特性。分类——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其实质是:效率的损失、成本的转嫁、成本超负担以及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必须纠正:[1]通过市场机制:一体化、明晰产权(科斯定理)和实施社会制裁;[2]通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惩罚;补贴等。公共选择——选民按自己的意愿和利益,通过投票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偏好的政府——确保这个政府能够按照

8、大多数人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各参与方通过“交易”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公共选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讲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的过程。决策环境的划分决策环境市场非市场价格反映偏好企业提供私人产品企业私人投票反映偏好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政府选民市场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