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

ID:51475526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_第1页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_第2页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_第3页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_第4页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生物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培养〔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意识;培养;课堂;结合;国情;校园环保活动1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13)03—0050—0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形成,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在过度支配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等后果。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更是越来越突出。因此,从生物学角度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已刻不容缓。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1.抓住课

2、堂,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中学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章节都含有生态环境知识,在讲到这些内容时,我特别注意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关联。如树叶的片状结构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日光照射;鱼类的梭形结构和用鲍呼吸是适于水中生活的标记;兽类的四肢结构和用肺呼吸是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如果这种适应不能持续,该生物就会被生态环境所淘汰。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生态环境是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生物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另外,生物作为生态环境的组成成分,其行为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调节大气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腐生细菌对

3、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不可分开的。2•注重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人口、资源和环境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三要素,要搞好生态环境教育,就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物质资料再生产,但是由于人们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重视不够,导致了环境极度恶化。如,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呈现间隔变短,强度增大等,这些虽与风力、气温、降水及相关土壤状况异常、气候作用与沙尘源等有主要关系,

4、但从国家环保总局与中科院联合进行的“探索沙尘暴”科学考察结果看,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直接造成了土地沙化的不断扩张。也就是说,人为破坏是罪魅祸首。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自1992年来,有20多次发生断流。特别是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132天,成为真正的季节河,主要是人们过度采取地下水和引用黄河水造成的。所以说,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使其遭到掠夺和破坏,就是保护了环境。3•结合国情,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我国的耕地、森林、草原总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少。如耕地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世界

5、22%的人口。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人均占有量低的事实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了生态的恶化。黄河流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土高原如今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黄河含沙量巨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真正成为一条“空中河”。向学生讲解这些国情,可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也激发他们为治理环境而努力学习的斗志。4.开展校园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使学生积极加入到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队伍中来,培养其生态意识。如,介绍植树

6、节(3月1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和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由来、内容、标志及目的和意义;世界环境面临的威胁;我国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鸟类知识以及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等。组织学生成立“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队,利用节假日清除垃圾,为美化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建国以来,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如我国每年造林530万公顷,人均造林保存面积达0.3亿公顷,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也由12%上升到13%左右。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成为伟大创举,“全

7、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已开始实施。这都表明党和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坚定决心。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环境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在森林资源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遏制,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严重缺乏,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保护环境任重道远,需要每位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编辑:张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