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

ID:51485888

大小:333.3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25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_第1页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_第2页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_第3页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_第4页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标准 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制浆造纸行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xx-2002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制浆造纸行业(报批稿)Technicalrequirementsforcleanerproduction–Pulp&paperindustry2002-xx–xx发布2002-xx–xx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HJ/Txx-2002目次前言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内容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6技术要求的实施HJ/Txx-2002前言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清洁生产,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并为制浆造纸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订本制浆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技

2、术要求(以下简称“本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为推荐性标准,可用于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本技术要求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技术要求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五年修订一次。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考虑到制浆造纸行业的特点,本技术要求

3、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四类,即资源利用指标、特征工艺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和环境管理要求。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技术要求由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负责起草。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陈文明、于秀玲、刘忠、薛萍。本技术要求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本技术要求为首次发布,自2002年xx月xx日起实施。HJ/Txx-2002编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制浆造纸行业(报批稿)HJ/Txx-2002Technicalrequirementsforcleanerproduction–Pulp&paperindustry1主题内容与适

4、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技术要求按照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出发,针对制浆造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选用、资源利用、污染物产生、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最终处置提出技术要求。1.2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制浆造纸行业如下三种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a.漂白烧碱法麦草浆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b.本色硫酸盐木浆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c.漂白硫酸盐木浆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制浆造纸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2引用标准暂无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3.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

5、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1HJ/Txx-2002编制说明3.2碱回收率碱回收率是指经碱回收系统所回收的碱量(不包括由于芒硝还原所得的碱)占本期蒸煮所用总碱量(包括外来补充的新鲜碱)的百分比。3.3AOXAOX指可吸附有机卤化物。3.4绝干纤维原料、绝干浆绝干纤维原料指含水率为0%的麦草或木材。绝干浆指含水率为0%的纸浆。3.5风干浆风干浆指含水率为10%的浆。3.6取水量取水量指生产过程耗用的新鲜

6、水量,不含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水量。4技术要求内容4.1指标分级本技术要求共给出了反映制浆造纸行业三种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4.2各级指标的具体数值分别见表1、表2和表3所示。5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5.1本技术要求的各项指标的采样和监测按照国家标准监测方法执行。5.2若生产为间歇性生产,应至少选取三个以上生产周期进行数据分析。5.3若生产为连续性生产,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选取三组以上样品进行数据分析。5.4取水量数据可按日均值统计。5.5废水量若无准确

7、监测,可用取水量替代。5.6污染物产生指标系指末端处理之前的指标,应分别在监测各个车间或装置的排水后进行累计,并和总集水口的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相差不能超过10%。2HJ/Txx-2002编制说明表1漂白烧碱法麦草浆产品(含作为中间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指标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资源利用指标3①1.取水量,m/tp≤5050~80(含)80~110(含)②2.耗麦草量,t/tp≤2.4≤2.42.4~2.5(含)(白度75度以上精制浆)二、特征工艺指标1.碱回收率,%≥8575(含)~8570(含)~75三、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