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

ID:51490078

大小:399.5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_第1页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_第2页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_第3页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_第4页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1期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01.52009年2月ChineseJournalofUndergroundSpaceandEngineeringFeb.2009地铁暗挖区问下轨排竖井设计罗章波(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与地铁设计院,北京102600)摘要:地铁区间须设置铺轨基地,在暗挖区间相应的要设置下轨排竖井,竖井埋深大,断面也较大,中间不能设横撑,这些控制因素使下轨排竖井设计难度较大,通过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至珠江新城站区间的下轨排竖井设计和施工实践,介绍了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的方案和相应的基坑围护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

2、参考。关键词: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中图分类号:U45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36(2009)01-0152-06DesignofTrackPanelShaftinMetroTunnelingIntervalLUoZhang—bo(ArchitectureandMetroDesignInstitute.The5thSurveyandDesignInstitute(Group)CoLtd.ofCRCC,Beijing102600.China)Abstract:Duringmetroconstructionatracklayi

3、ngOUtbaseshouldbesetupandaccordingly,atrackpan—elshaftshouldbesetupinthemininginterval,suchshafthasdeepdepthandlargecrosssectionwithoutlater—alsupportinthemiddle.Thesefactorsmakethetrackpanelshaftdesigndifficult.Thispaperintroducedde—signschemeoftrackpanelshaftandenclosureoffou

4、ndationpitbasedonthedesignandpracticeoftrackpanelshaftintheintervaIfromWestSportsStationtoPearlRiverCityStationofGuangzhouMetroLineNo.3.ThiscanserveasreferencetOthesimilarproiectsinthefuture.Keywords:metromininginterval;trackpanelshaft;design面高程为7.92m~8.33In。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1工程概况[,]人工

5、填土层,冲洪积土层,残积土层,全风化带、强1.1工程位置及范围(图1)风化带、中风化带、微风化带岩层。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珠江新城站区(1)人工填土<1>间竖井,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与华夏路交叉口以素填土为主,部分为杂填土,呈褐、黄、红色处偏南的华夏路上,设计里程为YDK3+620。轨排竖井位于华夏路,西侧为刚建成的星汇园,距竖,由粉质粘土、砂、砾砼回填而成。松散一稍密状。井开挖边线约7m;东侧为城市规划用地;南北两侧层厚2m。为东西走向道路。在土建施工期间,竖井作为施工(2)上更新统冲洪积砂层<3>竖井,施工完成后,作为铺轨施工的竖井。轨排

6、进层位不稳定,呈透镜状零星分布。以中粗砂为料口长30m,宽5m,左、右线各设一个。主,稍密一中密,层厚O~lin。1.2地质条件竖井所处地形平坦,结构位于华夏路下面,地(3)上更新统冲洪积土层<4>*收稿日期:2008—09—29(修改稿)作者简介:罗章波(1969一),男,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工作。E-mail:Lbi4678@si—2009年第1期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153(1)由于轨排井长30m,宽5m,同时不能设置横撑,竖井深度为21m,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作为支护,为两个拱形断面,断面的两个长边通过

7、拉索连接。这种形式能充分利用拱形抗压能力,同时两个长边通过拉索减少变形,改善其受力。(图2)图1竖井平面布置图Fig.1ShaftPlan层位比较发育,分布较为稳定。呈黄花斑色、灰白湿、可塑状及稍密状。层厚4.8m。(4)风化残积土层<5>按状态分为上下两个亚层:红色可塑状残积土图2竖井剖面图和红色硬塑状或中密状残积土。以粉质粘土为主。Fig.2ShaftSection层厚6.2m。(2)围护结构桩采用~1200人工挖孑L灌注桩,(5)岩石全风化带<6>桩心距1200mm。层位不稳定。呈暗红色,硬一坚硬土状,遇水(3)在竖井顶部设置宽1200,高20

8、00的移动易软化。原岩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泥灰龙门吊轨道梁。岩,结构保留清晰。层厚lm。(4)基坑应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