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

ID:51493916

大小:368.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258-2014 沿江(湖)圩区油菜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258—2014沿江(湖)圩区油菜渍涝灾害防控技术规范TechnicalstandardforrapepreventingandcontrolingwaterloggingdamageinthelowlandalongYangziRiverandrimlandofChaohuLake文稿版次选择2014-12-17发布2015-01-1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258—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

2、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巢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吕和平、陈再高、胡鹏、荚恒斌、李群慧、孔令娟、刘磊、徐胜。IDB34/T2258—2014沿江(湖)圩区油菜渍涝灾害防控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沿江(湖)圩区油菜生产中致渍连阴雨及渍涝灾害等级划分;渍涝防控技术要求与渍涝灾害恢复补救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江(湖)圩区油菜渍涝灾害的

3、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和指导。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QX/T107冬小麦、油菜涝渍等级NY/T794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T140.3安徽省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规范油菜平衡施肥技术DB34/T1063安徽省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4、文件。3.1渍涝灾害渍涝灾害包含渍害和涝害两部分。涝害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影响种子发芽出苗,或造成植株生理性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渍害是由于地面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影响种子或植株根系正常生理活动,造成种子出苗受阻或出现植株生理性伤害的现象。3.2渍涝次生灾害由于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或田间湿度过大,造成油菜病菌繁殖蔓延、植株倒伏和早衰趋势加重、产量降低的现象。3.3畦沟1DB34/T2258—2014畦与畦之间开挖的排灌水沟。3.4围沟田块四周开挖的排

5、灌水沟。3.5腰沟垂直田畦方向开挖的一条或数条排灌水沟。3.6致渍连阴雨造成油菜田发生渍涝灾害的连续降雨。4致渍连阴雨及渍涝灾害等级划分一般雨量在中雨以上、持续3d以上的降雨过程,或雨量在小雨以上、持续7d以上的连阴雨过程,都容易造成油菜的渍涝灾害。根据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把致渍连阴雨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依据油菜主要生育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等将渍涝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分级标准执行QX/T107的规定。5渍涝防控技术要求5.1按标准开挖“三沟”按标准开挖田内畦沟、围沟和腰沟(“三沟”

6、),及时排除田内积水,其中地表残留积水1d内排除,地下水(包括上层滞水)雨后3d从地表降至(地表以下)40cm~50cm,雨后3~4d能满足12马力的开沟机进行机械作业;或者7d能满足履带机械耕作;或者15d满足轮式机械作业。开挖标准见表1。表1油菜田“三沟”开挖要求沟系名称沟宽(cm)沟深(cm)间距(m)备注稻板茬移栽油菜3020~301.7~2.0畦沟深至犁底层稻板茬直播油菜2015~201.7~2.0沟棉茬免耕移栽油菜3020以上1.5~1.8保留原棉畦围沟25~3030以上四周沿田埂沟深打破

7、腰沟25~3030以上30~40犁底层5.2建立健全田外沟系按照以排为主、排灌结合、灌排分开的原则,建立健全排涝沟渠系统。2DB34/T2258—2014根据当地秋、冬、春季浅表地下水位情况,按照120m~240m的间距,增挖导渗降渍沟渠,及时清理沟底淤泥,保证排灌沟系通畅,满足雨(雪)期间能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田内沟水不上畦面,雨(雪)过后畦沟不积水、田外沟系水位低于田内围沟沟底的要求。5.3控制浅表地下水位油菜生长期间的适宜地下水位总体控制在地表以下50cm左右。其中,播种期间的地下水位控制在30~

8、40cm,冬前苗期至抽苔期地下水位埋深在50~60cm,开花期至角果发育成熟期地下水位埋深在50~60cm。5.4落实抗灾技术5.4.1种植抗渍(耐)涝能力强的品种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适宜本区域种植的高产稳产、抗(耐)菌核病、耐渍、抗倒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育苗移栽和早茬直播油菜,选用抗寒能力强、冬前不易抽苔、冬性偏强的半冬性品种;迟茬直播油菜,选择苗期抗寒能力强、春发性较好的早熟半冬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7.2的规定。5.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