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

ID:51500342

大小:387.9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946-20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16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946—2013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RulesforinvestigationtechnologyoftheCerealCystNematode2013-08-28发布2013-09-28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946—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植保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植保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所。本标准起草参加单位: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安徽省植保总站、蒙城县植保站、宿

2、州市植保站、寿县农技推广中心、临泉县植保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戚仁德、彭德良、汪涛、赵伟、王娥梅、黄文坤、郑兆阳、范晓惠、高同春、戚士胜。IDB34/T1946—2013小麦孢囊线虫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病害等级划分标准,病情的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气象要素观测和病情测报的一般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北麦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测报调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严重度severitydegree根据小麦抽穗扬花期根部白雌虫数多少将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无病(0级)、极轻微感染(1级)、轻微感染(2级)、中度感

3、染(3级)、严重感染(4级),分级标准为:——0级:无孢囊,无病——1级:极轻微感染(1个~5个白雌虫/单株);——2级:轻微感染(6个~20个白雌虫/单株);——3级:中度感染(21个~40个白雌虫/单株);——4级:严重感染(单株白雌虫在40个以上)。2.2病情指数diseaseindex病情指数是将病株率和严重度结合起来,用一个数值反映小麦群体发病程度的平均水平,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dI)iiI100...................................(1)PD式中:——I为病情指数;——di为各严重度级值;——li为各级病株数;—

4、—P为调查总株数;——D为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4。3病害等级划分标准1DB34/T1946—2013根据小麦播种前每克土壤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卵量,推测田间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程度(风险),共分为4级:——0级:无风险,检测不到,每克土壤中的卵少于1粒;——1级:低风险,每克土壤中的卵量为1粒~5粒;——2级:中等风险,每克土壤中的卵最为6粒~10粒;——3级:高风险,每克土壤中的卵量大于10粒。4调查方法4.1系统调查4.1.1调查点的设定选择常年种植感病品种、土壤肥力一般的砂壤土麦田2块~3块,作为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系统调查观查点。有条件的地方宜设立测报观测圃,观测圃宜

5、配置可测大气温度、降水量和湿度的气候观测设备。4.1.2孢囊及卵量调查于小麦播种前或小麦收割后3d~10d,用铁锹等工具根据田块大小,采集10个~30个点的土表下5cm~15cm的土壤,将所取土样充分混合后取1kg左右装入保鲜袋,注明标签,放置于纸箱或其它阴凉避光的容器内带回室内摊开自然风干(约两周)。称取200g以上的风干土样,将土样放入塑料桶中,加入10倍以上体积的水充分搅拌,静置30s后,将上清液(悬浮液)倒入套嵌在60目上的20目套筛上,将土样按此法冲洗3次,然后用水冲洗60目筛网上的残余物,再将残余物淋洗到滤纸做成的漏斗上,略干后可直接于20倍的解剖镜下检察,用

6、镊子挑出孢囊,并收集起来,计数孢囊数量。随机挑取20个孢囊,压破挤出卵,制成卵悬浮液,计算卵密度(每克土样中的卵量)。调查结果记入小麦孢囊线虫病孢囊及卵量系统调查表,即附录A表A.1。4.1.3侵染情况(发育进度)调查麦苗出土后,冬前每10d取一次麦苗,返青后每5d取一次苗,直至5月上旬。将所采麦苗的根剪下后漂洗干净,在1%次氯酸钠液中浸泡1min~2min(漂白),移入酸性品红乳酚油中煮至沸腾(脱水和染色),冷却后在解剖镜下观察根内虫态。结果记入小麦孢囊线虫发育进度系统调查表,即附录A表A.2。4.1.4白雌虫调查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挖取小麦10株,

7、轻轻抖去根部泥土,计数单株白雌虫数,记录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结果记入小麦孢囊线虫病白雌虫系统调查表,即附录A表A.3。4.2大田普查4.2.1普查田的设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田块类型选择调查田,每种类型田调查数量不少于10块,调查总田块应在20块以上。4.2.2普查时间2DB34/T1946—2013大田普查分为白雌虫普查或孢囊(或卵)普查,其中白雌虫普查一般在系统调查白雌虫出现后(孕穗至扬花期,约在4月下旬~5月上旬)立即开始;未能进行白雌虫普查或未发现白雌虫的田块可进行孢囊(或卵)普查,孢囊(卵)普查一般在小麦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