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

ID:51501775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_第1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_第2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_第3页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趣味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中学周凌云  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学好数学。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就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历,粗浅总结了如下几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  中国教师大多是通过问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学生把教师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那说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掌握了,没有问题了。而美国的教师却不这样理解,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的疑问,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老师

2、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己经回答不了了,我要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家后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这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由上述认识,教学例题前,应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培养独立阅读课本能力;教学例题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例题后,让学生再质疑,解疑,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己知:抛物线的顶点为(-3,-2),且过点(1,6),求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数学

3、对于这样的题目,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试着做,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教给解法。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可以找出多个解法。  在学生做完之后,再让他们讲述思考的过程的方法:解法一是利用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解题;解法二是利用“顶点坐标公式”解题;解法三是利用“顶点式”解题。这样的教学,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获得充分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活力。  二、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去想。  如:一位教师讲解习题:“某电视机厂全年计划生产彩电1350

4、0台,上半年完成计划的60%。照这样计算,完成全年彩电生产任务需要几个月?”题目出示后,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列式解答:设完成全年彩电生产任务需要x个月,则有(13500×60%÷6)x=13500,所以x=10。教师“及时”做出评价:很好!我们都会这样解答。接着,安排学生做另外的习题,学生对这道题的算式当然也是千篇一律。  另一位教师解答一道习题:“在△ABC中,AB=AC,∠A=36°,试用直线将△ABC分割成3个等腰三解形。”本题分割的方法显然不止一种,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同,所以得出的分割方法也不同,这就需要先让学生想出自己的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加以讨论,最后通过讨论总结

5、出分割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解决了问题,在成功中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数学  比较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后者胜于前者。后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了极大的耐心,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这样既保证了一解又呈现了多解,使一般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而前一位教师的“及时”评价,实际上很不及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刚在启动阶段,就被教师的“及时”评价打断了。  科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具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阶段,应该灵活应用智力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想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

6、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三、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主体毕竟是学生,如果光是教师“讲”,学生就会始终处在“听”的被动地位。能不能让学生“讲”教“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基于这种思想,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的教材,可采取先出示结论再让学生探索道理,或者让学生先找结论再各自阐明道理的教法。  例如,教学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时,我先告诉学生:0.5=0.50,数值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再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意义,如0.5中精确到0.1即十分位,有1个有效数字;0.50是精确到0.01即百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整堂

7、课好像是学生齐心协力要说服教师接受这个结论似的。后教师补充讲解。这样做,至少有三个优点:1、数学学生讲、教师听,与教师举例给学生听,学生在心理状态上完全不一样,前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学生对教材理解得深刻,否则是讲不出道理来的;3、学生要讲道理,灵活运用知识。这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也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