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

ID:51504892

大小:1.87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_第1页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_第2页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_第3页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_第4页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6期地质Vol_32NO.62016拄11月GeologyNOV.2016DOI:10.3969/J.issn.1000—0658.2016.06.004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何大鹏,王刚,姬海军,何佳军(核工业203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摘要]潜水改造作用的研究表明,沙枣泉铀矿床的成矿作用与之密切相关。垂向上,潜水的淋滤改造,直接控制着围岩蚀变的发育深度、地球化学分带性和铀矿体的埋深;平面上,潜水的流向和面状改造,控制了铀矿体的产出位置及矿体的形态特征。由此认为,在该矿床东段有更好的找矿和规模扩大前景。[关键词]潜水改造;淋

2、滤;潜水面;沙枣泉铀矿床[文章编号]1000—0658(2016)06—0350—07[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沙枣泉铀矿床位于巴丹吉林盆地西南缘矿区发育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1岩组的沙枣泉断陷。近年来,核工业203研究所对(K.z)和第2岩组(Kz),第1岩组为该矿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勘查工作,控制了一套巨厚层的扇根一扇中相棕红色夹灰色砂质中等规模的铀资源储量,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砾岩、含砾粗砂岩;第2岩组为棕红色砂质砾归属于“沉积叠加后生改造”类型l_1],后生岩、泥质粗一中细砂岩,夹灰色薄层砂岩及厚改造以潜水改造作用为主。因此,笔者试图层棕红色泥岩、

3、粉砂岩,为一套辫状河一三角通过进一步探究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洲一曲流河一湖相沉积,含有较多的炭屑、炭化为该矿床的规模扩大及外围找矿提供更多植物根茎及少量贝壳类化石,为铀矿的赋依据。矿层引。区内发育近东西向断裂F、F,将盆地l地质概况切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图1)。北部与南沙枣泉断陷位于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巴丹部为相对抬升块,中部为相对凹陷带,发育吉林盆地的西南部。盆地蚀源区北、西部主要第2岩组上段(Kz:。)目的层。北东一北北出露古生界变质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少东向断裂F。、F、F将盆地由西向东切割成量元古界长城系大理岩、片岩等,局部有加里4个断块。其

4、中,F。断裂以西为抬升块,第2东期、海西期花岗岩;南部主要由海西期、加岩组上段遭受剥蚀;F。~F断裂之间抬升适里东期花岗岩类及前震旦系、震旦系变质岩系中,目的层保留较为完整,铀矿化发育;Fj等组成_1]。蚀源区的铀源条件较好,岩石一断裂以东则为相对沉降块,目的层保留完整,般铀含量可达(2.o7~6.06)×10。但埋深较大,不利于后期改造及铀成矿。总[收稿日期]2016—03—22[改回日期]2016—04—29[作者简介]何大鹏(198o),男,工程师,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Email:532893688@qq.com第6期何大鹏,

5、等:沙枣泉铀矿床潜水改造与铀成矿的关系·351·口一:囫,囫圆s图1内蒙古沙枣泉地区基底构造简罔Fig.1ThebasemantstructurediagramofShazaoquanareal中新生界分布;2蚀源区;3基底凹陷区;4一基底等商线,n1:5一平移正断层;6一正断层。体『而言,F,与F为控盆构造,F。、F,、F1)钻孔岩心显示,上部暗棕红色粉砂质为控矿构造,矿化主要产于F与F构造的夹泥岩中发育产状直立、近直立的石膏细脉、持部位一。网脉及薄层,石膏产状与裂隙产状一致,厚度一般在1~5mm(图2)。这说明矿区内潜2矿区地下水分布特征水以此类构造裂隙

6、为通道,呈线状垂向向下沙枣泉铀矿床位于狭长的盆地中部,矿淋滤,对赋矿岩石进行改造]。据84个钻孔区地下水除了直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充之资料统计,赋矿层潜水改造平均深度23.5m,外,部分还来源于南北两侧基岩裂隙水的侧平均厚度22.6m,一般约10~30m。向补给。地下水由南北两侧向盆地中心汇聚,而后南西向东径流,水力坡度在2~5‰左右,潜水等水位线为1350~1390m,由西向东逐渐变大,但径流速度渐缓,最终以泉水或蒸发为主的方式进行排泄一。3潜水改造及铀矿床蚀变特征3.1淋滤改造及蚀变沙枣泉铀矿床的矿体产于扇前缘一浅湖图2ZKS79—0钻孔暗棕红色粉砂质泥

7、岩中相、局部河流相粉砂质泥岩、砂岩中,砂体发育直立、近直立状的石膏细脉发育相对较差。目的层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2Fig.2Verticalandnearlyverticalfineveinsof岩组上段岩石受到潜水的垂向淋滤改造作用gypsumintheupperpartofdarkbrownsiltymudstoneinZKS79—0明显。具有以下特征:铀矿地质第32卷2)由上而下,岩性为棕红色粉砂质泥岩境)E23。这说明潜水在向下淋滤过程中,水岩作一过渡薄层夹红色、浅黄色砂岩一灰色砂岩,用进行得比较充分,氧化并带走了棕红色粉砂显示出改造环境的垂向分带性,即

8、由氧化一氧质泥岩中的大量铁质,进而在过渡层中发生沉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