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

ID:51506337

大小:142.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第1期教学设计49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说课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孟献华(南通市启秀中学西区,江苏南通226001)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使得说课这一教研形式具有更广泛、直接的作用。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是说课要求教师深入学习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熟悉教材的演变、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变化并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关键词:说课;新课程;教材;理论分析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49-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说课源于我国教育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即同的解读

2、方式,而这一多样性正是听者的兴趣所存在的“集体备课制”——先由同学科的教师独立在。分析教材应立足于课程理论层面上对教材内容备课,然后推举一位教师组内中心发言,讲述教学具有的多重价值进行全面说明,而不仅仅局限于教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以及作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业布置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间互相交流,修改充纵观历史,课程组织取向主要有以学科逻辑为实教学设计。进入八十年代中期,“说课”这一教依据、围绕学科结构组织的学科取向;以学生心理研形式因其在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发展实践能力方逻辑为依据、围绕学生兴趣和发展组

3、织的学生个人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形式、结取向;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依据、围绕社会主构、内容也逐渐系统化。现在,“说课”实指教师要问题组织的社会取向。每一次重大课程变革均以在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就某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谋求三种课程组织在更高层次上的统一为目的,面一个知识点,以讲述的方式系统地阐述教材分析、对新的课程标准与教材,从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学科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以结构意义、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以及社会意义三方及其中意蕴的理论依据及个体创造等。新一轮的基面分析教材的作用,以新旧教材对比

4、的形式分析教础教育改革置原有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专业化学内容在教材中的承启地位以及内隐的教育教学观生存方式于巨大变革之中,教师如何以现有的说课念变更,无疑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的实质性把握。形式体现出自身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显得更为迫“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材分析:切。本文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作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物质《课程标准》)中体现的理念,探讨如何在说课中体的量”起着联系微观与宏观物质世界的重要作用。现新课程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挥说课的功能。对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从初中阶段对分

5、1教材分析子、原子等微粒的定性认识上升为借助物质的量这教材分析是指对教学内容所处的知识系统作出一工具,从量的层次上理解、分析宏观与微观概念的系统分析。通过分析本部分内容在化学课程中所并加以运用,既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路径,处的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预期的变化说明教也是学生思维方式从以感性认识为主向以逻辑思维材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的具为主转向的具体表现,更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相关体要求说明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知概念、进行化学计算以及相关实验的基础,故历次识基础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

6、教学解决高中化学教材均将物质的量列为重要内容并要求在方案。刚刚接触高中化学课程时就进行学习。新教材将原1.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独立为一章的这一部分内容并入“从化学到实教材是一定学科知识与课程观念的物化形式,验”,并不是降低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而是进新课程提出的“一纲多本”凸显了本部分说课内容一步强调了“物质的量”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性、的多样性。即使面对相同教材,不同教师也会有不工具性价值。这就要求教师不能采用以往的从内涵50化学教学2008年,第1期到外延的概念学习方式,而应淡化这一概念的抽象物质的量概念,在这一过程中

7、,初步表现出演绎能表征意义,突出其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工具作用和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用相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方法论上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1.2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依据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多种问题解决的活动中,教学目标具体体现了教学设计预期的教育价体会到化学微观表征的重要意义并在获得成功的过值。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较之过去教学大纲更多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地体现出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行为目标特1.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点,具体表现为:教学重点是在教材体系中联贯全局,体现出基第一、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教育础性

8、、广泛性、发展性的内容,他对学生认知结构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的建立起着核心作用,并对进一步学习起着重要促要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体现进作用。教学难点是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为一般性的、规范性的指导方针。《课程标准》中间现有矛盾造成差距的分化点。教学重点的确立受这部分内容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