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填强夯技术交底.doc

换填强夯技术交底.doc

ID:51516043

大小:7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6

换填强夯技术交底.doc_第1页
换填强夯技术交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换填强夯技术交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施工机械准备:1)、夯击型号QUY50A履带式起重机,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2)、夯锤:点夯锤重量不小于28T,夯能600KM.M;满夯锤重量不小于15T,夯能1000KM.M3)、360型履带式挖掘机平整场地二、作业条件:(1)该房屋的轴线,水平桩及基槽的边线尺寸,必须经过复测合格。(2)按要求布置好夯击点网。(3)换填标髙已复核,已完成收方等交接手续。三、操作工艺1、工艺流程:按方案布置第一遍夯点—►夯机就位点夯第一遍—>填平夯坑一A点夯第二遍一填平夯坑—进行满夯一遍一►填平碾压一►地基检测2、

2、基坑开挖强夯地基处理的范围:外墙边缘6米范围。3、开挖基坑控制基底标高为-2.7m,强夯完成面标高为-1・7米.4、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辛强夯施古工艺流程见下图祐工准备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置I测量夯前锤标高起重机就位对准夯点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后脱钩依次完成毎一A依次进行下一遍测景锤顶标高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夯实2•技术要求夯锤落距:①落距:点夯11=18m,夯击能6000KN.M,普夯h=6.0m,夯击能1000KN.M,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1点夯间距:夯实间距为7mX7m梅

3、花形布置。%1采用点夯、普夯的方法: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1夯击击数:点夯击数10击。普夯:在点夯施工完,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后,进行满槽夯击,普夯击数2击。%1该工程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00Kpa,压缩模量不低于33MPa。满夯锤印彼此搭接1/4夯痕,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振松的表土层。必要时可适当增加夯击遍数。每点击数10击,具体根据现场试验得到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同时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无过大隆起以及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且以使土体竖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每个夯击点安排专人检查

4、和记录击数,保证强夯质量。夯击点布置:按梅花形网格排列,点间距为7哄夯击遍数间隔时间:通常等土层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地基稳定后再夯下一遍,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施工时首先保证夯击遍数间隔时间,并做详细记录,其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水顺序,安排合理的流水节拍,力争使各区段间达到连续夯击。杜绝间隔时间未到就强行施工现象,确保强夯质量。为确保落锤平稳、夯位准确,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再夯;每遍夯击之后,推土机推新土填平击坑,以备下一遍夯击。满夯完成后将场地平整,用25t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振动频率20-30hz,行进速度不大于2km

5、/h,碾压搭接为1/2碾轮。四、检测标准检测标准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栋检验3点。检验方法:静力荷载试验方法。强夯地基的范围不小于设计值,强夯地基的横坡偏差为±0.5%o五、技术及安全保证措施技术措施强夯试夯前进行详细的原位测试,取地面下5〜6m以内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有关土性数据。试夯按照拟定的强夯参数进行,每夯击一次及时测量夯击坑及其周围的沉降量、隆起量和挤出量等地面变形,作好详细夯击记录。安全措施每天强夯前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方可强夯。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髙空长时间停

6、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內严禁站人。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场。六、资料的整理施工时仔细复核技术参数并绘制夯击坑布置图,详细记录夯击坑编号、夯击击数、落距、每击夯沉量、场地平均夯沉量等。七、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夯击点中心位移150用经纬仪或拉线和钢尺检2顶面标高±20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3表面平整度3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八、土方开挖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见表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值表1T序号项目允许偏差(nim)检验方法1表面标高+

7、0,-50用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200、-50用拉线和尺量检查3表面平整度20观察或用塞尺检查九、成品保护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挖运土时不得撞碰,并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