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

ID:51518069

大小:1.46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_第1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_第2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_第3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_第4页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力学学报V01.22No.1第22卷第1期2016年3月JOURNALOFGEOMECHANICSMal".2016文章编号:100645616(2016)O1-0085-08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赵磊,柯岭。,李世雄4,王红涛,印斌浩(1.中国石油化T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2249;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4.长江大学,武汉4301005.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北京100034)

2、摘要: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层储层,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夹层、泥质隔层、物性I夹层、物性Ⅱ夹层、物性Ⅲ夹层5类,建立5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并根据该区的沉积环境,分析了各类隔夹层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在密井网条件下,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建立了隔夹层的三维岩相模型.定性定量地揭示了其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后期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厚油层;隔夹层类型;三维地质模型;空间展布规律中图分类号:TE319文献标识码:A隔夹层是造成储层非

3、均质性的重要原因_1],它们把厚油层分割成多个连通或不连通的流动单元,对复杂水淹的控制作用尤为明显ll4。],因此要对隔夹层进行精细刻画、分类描述辽河油田曙一区块构造位置位于中国东北部,沉积基底为中上元古代变余石英岩夹薄层深灰色板岩,其上为新生代断陷湖盆形成后沉积的一套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滨浅湖一半深湖相砂泥岩互层沉积和陆上冲积扇沉积;区内原油密度较大,为稠油,但物性较好,为特高孔渗稠油油气藏。储层中发育的隔夹层是其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是将厚油层分隔成单个薄互油层的关键所在,随着油气藏的开发,需要对隔夹

4、层进行精细的描述。1隔夹层的分类及识别隔夹层主要由水动力条件改变或沉积后成岩作用造成的岩性差异而形成。经岩心、野外露头、现代沉积的观察,按成因不同,将研究区隔夹层分为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两大类。根据厚度、规模及延伸距离,泥质隔夹层可进一步划分为泥质夹层和泥质隔层两个亚类;依据孔隙度、渗透率,将物性隔夹层划分为I、Ⅱ、Ⅲ三个亚类。收稿日期:2015-09—15基金项目:中亚地区能源潜力调查分析项目(121201234000160020)作者简介:赵磊(1985.),男,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

5、地质研究丁作。E—mail:ray—zhao@163.com第1期赵磊,等: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91ZHOUGuo—wen,TANCheng-qian,ZHENGXiao-wn,eta1.Researchonrecognitionofbarrier/interbedvialogginginHOilfield[J].GeophysicalProspectingforPetroleum,2006,45(5):542~545[5]刘斌,何勇明,段新国.宝浪油田储层夹隔层特

6、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6):25~28LIUBin,HEYong—ming,DUANXin—guo.StudyonthecharacteristicsofinterlayersandreservoirheterogeneityofBaolangoilfield[J].JournalofSouthwestPetroleumUniversity:ScienceandTechnologyEdition,2010,32(6):25~28[6]严耀祖,段天向

7、.厚油层中隔夹层识别及井间预测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8,20(2):127~131YANYao-ZU,DUANTian—xiang.Identificationandinter-wellpredictionofinterbedsinthickoillayer[J].LithokogicReservoirs,2008,20(2):127~131[7]陈程,孙义梅.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4—27CHENCheng,SUNYi—me

8、i.Thedistributionpatternsoftheinterlayerswithinthickpaysandtheirimpactonrecoveryeficiency[J].PetroleumGeologyandOilfieldDevelopmentinDaqing,2003,22(2):24~27[8]窦松江,季领,王海波,等.王官屯油田中生界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1):48~51DOUSong-jiang,JIL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