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

ID:51526945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2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_第1页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_第2页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人文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差异古希腊先哲的思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经过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发展为西方社会的主流观念之一。但是,人文主义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古代,就在儒家思想中也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例如孟子等人倡导的民本思想,只是二者的着眼点是不同de.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认为每一个人应该担当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理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占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他们的言论思辨往往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权威,敢于创新。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

2、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儒学高度重视伦理纲常,“三纲五常”在儒学家看来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天理,而孔子追求礼乐社会实际上是在极力维护君主统治体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平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激进派反对城邦中存在着的明屁的阶级区分和不平等现象,要求在城邦内实现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人人平等。斯多亚学派则认为人人生来都具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为西方近代民主政

3、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讲究天人合一,但儒家在人与自然的研究方面,则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对自然与人的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在其人文主义精神中充满理性和激情,理性是认知世界、发明技术、探索宇宙自然奥秘的力量;激情是追求浪漫、寻找快乐、欣赏美感的动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注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论和思想编写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4、论语》不仅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经典,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主要渊源,在中国的历史上,乃至东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论语》透着的一种人文精神,几千年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人文传统,同时也成为了东亚各国文化所共享和共有的优秀传统,从而奠定了她不朽的历史地位。这种人文精神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    一是推翻了神,确立人的地位,具有人文特征。在周公制礼乐之前,特别是自孔子开创儒学派之前,普天之下尊崇的是形形式式的神,可谓是诸神一统天下。而《论语》,超越了主宰性、人格化、一元论的“天帝”或“上帝”崇拜,让人的精神从神学的手

5、上解放出来,从而张扬了人性的主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通过《论语》等著作创立的儒学是一种“人文教”。这种“人文教”在数百年的思想交锋中逐步胜出,得到了魏晋以后中国列朝列代的尊崇,被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主体、主流和主导,不具有主宰性、人格化、一元论的“天帝”或“上帝”崇拜的特性,使得中国文化之中免除了西方文化中多个世纪的诸神之争和宗教之战,儒、道、释三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共存共育,并行不悖。这正是孔子在历史上的影响在今后走向世界的优势所在。    二是探讨普遍人性,具有人性特征。把对普遍人性的探讨,是《论语》义理和价值的基础。将过去的“外在超越”无情地摈弃,由外调头转向内

6、,鼓吹“内在超越”。《论语》大谈“仁、爱、礼、义、忠、孝”,其主旨是教人道德立身,使人成为有道德的人,使社会成为和谐的社会。这种基于普遍人性探讨和总结基础之上的以道德立身的意图,让人们看到了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普遍主义的倾向和善世主义的情怀,这不但使儒学在历史上成为大多数东亚人,尤其是东亚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选择,也是儒学在今天逐步走向世界的一个有力支撑。在当今所谓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社会中,乃至是所谓去中心、去本质的后现代性社会中,无论精神家园怎样重建,道德仍将是人的底线,守护道德底线也是必须,《论语》提供给人类的是一笔无用怀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是人本主义思想清晰,具

7、有人本特征。《论语》中论述的普遍人性论,清晰地表明了他以人为本、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尊重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幸福也就成了必然结果。在孔子之前的西周初期,五个奴隶的价格等于“一匹马一束丝”,而在孔子同时代的古希腊,乃至后来的西罗马,奴隶还仅仅是“会说话的工具”。孔子尊重人的生命,反对野蛮的人徇制度,甚至也反对用人形的陶俑徇葬。他所提倡的人本主义,对当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仍然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当前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其实并不是当今的首创,读了《论语》,也就知道其历史渊缘所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